闯关太难?监管部门刨根问底 要确认这些问题!IPO企业打退堂鼓 竟想换地方上市( 二 )

  
另一家创业板拟IPO企业优全护理,截至目前已经历3轮问询 。据了解公司所处行业为“纺织业”,是创业板“负面清单”申报企业 。深交所在每一轮问询中,都提问创业板定位问题 。要求披露发行人产品的创新优势、专利情况;分析与新技术、新业态深度融合支持领域的依据是否充分 。  
有项目考虑调整上市地  
对于监管部门重点问询注册制IPO企业有关板块定位、核心技术等问题,有受访人士向券商中国采访人员表示支持 。  
深圳一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人士在接受券商中国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有企业核心技术门槛不高,用概念包装后就闯关申报科创板 。“科创板从设立起就是强调‘硬科技’属性,但有些公司浑水摸鱼 。”在他看来,未来会有一部分拟申报科创板的企业要重新评估上市计划 。  
深圳一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主要因为科创板和创业板的发行市盈率不受限制,如果概念足够好就有机会获得理想估值,这是多数企业计划申报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根本原因,如何包装各凭本事 。  
今年4月,证监会修改公布了《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上交所同步修订发布《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此次修订新增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0%的常规指标;建立负面清单,限制金融科技、模式创新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禁止房地产和主要从事金融、投资类业务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  
广州一位投行IPO项目组人士告诉券商中国采访人员,上述新规确有影响,“有些想上科创板但还没上的企业会有压力,我们就有客户比较悬了,估计上不了科创板,先缓缓看看,观望后续情况 。”  
上海一位投行人士也谈到,其有一单尚在辅导期的IPO项目原计划上科创板,“监管部门修订科创属性要求,我们这个项目现在基本没戏了,主要不属于‘硬科技’ 。最近,客户在考虑其他板块上市可行性,我们也有和其他交易所沟通 。”有资深投行人士表示,后续申报企业应该更加慎重选择适合企业上市的板块 。  
监管部门在完善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同时,也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对保荐机构提高科创属性指标的核查敏感度与专业判断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  
近期,券商中国采访人员从券商投行人士处获悉的第4期《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动态》,上交所提到,保荐机构在申报环节中应该要注意三类事项:  
一是保荐机构核查时,应当结合发行人的技术先进性、科技发展方向、行业领域及相关指标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不应简单根据相关数量指标得出发行人符合科创板定位的结论;  
二是应当在上市保荐书中说明对科创属性认定及相关信息披露的核查结论及依据;  
三是申报文件应当按照参考示范格式进行制作,相关内容要点应详细列示,结论性意见应与示范格式保持一致 。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责任编辑:DF358)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