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失礼妈妈有高招( 二 )

  
朵朵终于有了一个与垃圾桶亲密接触的合理理由,还等于是做了一件好事,她和爸爸妈妈都开心了 。  
如果孩子并不懂得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他其实也就并不懂得什么行为是真正的“捣乱”,他们的任性是极其天然的,他们只是对这个世界太好奇,一切的出发点就是“好玩儿”——其实这是我们成年人多么羡慕的纯真啊,爸爸妈妈们真的不要对他们的“讨厌”过于生气 。那么,怎么样能够同样“好玩儿”而又把“坏事”变成“好事”,那就要看父母们的技术和智慧了 。  
一两岁的孩子就是通过这样的一些生活经验和与此同时父母们的正面引导,来逐渐积累、辨别什么样的事情是“好”的,什么样的事情不仅能够让自己开心,也能让别人不反对甚至也觉得高兴 。其实想想,真正的“好事”不就是自己和他人都满意和愉快的事情吗,对于大人又何尝不是?  
具体而微、能够得着的限制  
“你真是个坏宝宝!”“你能不能不讨厌,会摔着的!”每当Jack在屋子里登高爬梯、又上桌子又踩沙发的时候,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冲他大喊,我最担心的是还不是房间会被他搞得多么乱,而是他的安全 。可是他哪儿懂得我所说的“讨厌”的含义啊!我的这些大呼小叫、怒气教训在他来说简直一点儿概念都没有 。后来我换了一种方式 。  
每当他要爬他的餐椅时,我就会到他身边,扶着他上去,并让他坐在上面,认真严肃地告诉他,他独自一个人爬这么高的椅子会摔疼,告诉他不可以再爬这个餐椅 。几次之后,他明白了爬餐椅是被禁止的,我欣慰至少他自己可以规避诸多危险中的一个了 。后来,我用类似的对具体事物的限制和讲解,让他懂得诸如梯子、电线、窗户等等可能出危险的东西是不能随便动的,他慢慢地也就远离了那些危险的让人担心的“讨厌”的行为 。  
Jack妈妈的经验其实很有启示作用 。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道德意义上的好坏对错或者说“讨厌”  
  
12  
宝宝失礼妈妈有高招  
多种方式组织幼儿安静午睡  
  
  
  
,其实很难讲有什么实际意义,父母们更加关切孩子“该不该”“好不好”“对不对”的行为,更多是从安全、秩序,以及一些幼年时期养成的性格和生活习惯的角度去考虑的 。比如Jack妈妈关心的安全问题,比如到客人家的礼貌问题,比如对小伙伴的友好、谦让等等问题 。因而,当我们希望限制孩子一些所谓“不好的”也就是不适当的行为时,用那种笼统的概念式的教训或劝戒是无济于事也是没有必要的 。  
你给他一些现实的具体的的限制和告戒,给他一些他能够接受并能够做得到的限制 。这样能够使孩子真正远离那些“不许”做的事情,而不至于让小家伙和家长面对“不知所云”的禁令都很痛苦 。这些限制、这些理解逐渐地积累、消化,孩子的认识也会逐渐地从量变发生质变,领悟和懂得那些限制背后的道理或原因 。  
爸爸也是个好宝宝  
皮皮已经觊觎爸爸新买回来的那盆花半天了,终于有一个谁也没注意他的时候,皮皮三两步跑到花儿跟前,张开小手,充满兴趣却又不知该怎么“玩儿”那东西 。爸爸走过来,把一小碗水倒进花盆,“好宝宝是要爱惜花儿的,不能捏它掐它,要给花儿喝水,要和它一起晒太阳……”爸爸说着,皮皮认真听着 。从此,两岁半的皮皮不管在哪儿见到花,就格外小心翼翼,特别欢喜地轻轻闻花香,绝对不会糟践揉捏 。  
人人见了都夸他是“好宝宝”,他也常常回答这样一句话:“爸爸也是个好宝宝!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的确,哪怕对于这么小的小家伙也是如此 。教导孩子辨别和学习好的、对的、让人喜欢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们就是这样做的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最知心的人,也是这时候孩子接触最多的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