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让孩子更聪明?( 二 )

  
${FDPageBreak}  
 怎么学、学什么?  
一般来说,0-3岁是宝宝身体发育的关键期,也是宝宝的敏感期 。如果在这个阶段觉得宝宝的协调、感知等能力没有很好得到锻炼,可以根据他的生理发育阶段来选择早教课程:0-18个月适合发展宝宝的动作能力,6-24个月适合启发语言能力,2岁以上则可激发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  
·襁褓婴儿就“上班”?  
早教机构刚开始时只针对2岁半到6岁的孩子,近年来逐渐发展到刚出生的婴儿都可以教 。对此大家不禁要问:这么小的孩子,还不会坐、不会爬,就送他去“上班”,靠谱吗?才出生2个多月的乐乐还不会捧奶瓶,妈妈就已经给他报了一个早教班 。“一开始也不想报,但是看到小区里不少妈妈都带孩子去附近的一家早教班上课,出于好奇想体验一下 。”体验之后,乐乐妈发现,因为孩子年纪太小,主要就是给他洗洗澡、做做按摩体操、听听音乐锻炼听力等;此外老师还会向新妈妈传授带宝宝的知识 。这一切,听起来更像是为妈妈开设的学习班 。  
专家意见  
新生儿的早教从五感入手  
新生儿既不会说话,也不会走动,如何进行教育呢?其实,新生儿有自己的身心特点:在视觉方面,出生后他的双眼运动不很协调,有短暂性的斜视,见了光亮会眨眼、闭眼和皱眉,然后逐渐能对视野内的物体产生短暂的注视,目光会跟随近距离的物体移动 。在听觉方面,他听到声音时能安静一下,停止啼哭,对较大声音能引起象是“吓了一跳”似的反射 。在味觉方面,已经发育良好,尝到酸、甜、苦、辣、咸的味道时能以眉眼舒眉、伸舌或挣扎等表情来表示欢迎、厌恶或拒绝 。此外,他的嗅觉较弱,但强烈刺激性气味能引起他的反应,触觉和对温度的感觉比较灵敏,而痛觉则比较迟钝 。以上这些特点,说明外界的许多事情已经能被新生儿所感知 。对新生儿的早期教育,就从训练五官感觉,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入手,挖掘其智力和其它能力 。  
婴儿出生两周后,父母要为他布置一个适当的环境,可在距离新生儿眼睛20-40厘米处吊一个色彩鲜艳并有响声的玩具,并慢慢摆动,逗引孩子的视线,训练孩子目光固定和眼球的协调动作,并逐步训练追视活动,以此来发展孩子的视力和听力;可以用小手铃等音响玩具,在其耳边轻轻摇动,训练听觉反应;可以放一些轻松愉快的乐曲,使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还有利于发展孩子的听觉感受力和美感;母亲在哺乳过程中要经常地和孩子面对面交谈,以发展他的应答反应能力和记忆力;还可以拿一件小东西让孩子摸摸,让孩子体验冷、热、硬等不同的感觉……在初生的第一个月里就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开发他的五感能力,对今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益处的 。  
·该不该教孩子早识字?  
教育部曾经发出声明,提出“在儿童早期过早进行识字强化训练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然而在传统上,不少家长仍然把识字量作为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重要指标和成果 。豆豆妈反对过早让孩子识字,在她看来,很多家长让孩子拼命识字,成为所谓的“神童”,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是在炫耀,并没有真正从孩子的发展需要出发 。而且,让孩子这么早就背上学习的压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也很不利 。小冉妈也认为,太早教孩子识字,孩子其实只是认识了这么个符号,并不了解这个字代表着什么 。而小帆爸爸则认为,认字对3岁前的宝宝来说,并不是超负荷的事情,只是家长要采用正确的方法,不要让识字变得枯燥无味 。  
专家意见  
汉字本来也是一种图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