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出生的“蛇宝宝”人数仍保持高位 医院挤破门槛( 二 )



产科资源不均衡是一大主因 。业内人士介绍 , 一些优质产科资源床位周转大幅提高 , 但“辐射效应”使孕产妇趋之若鹜 , 个别产院到了“孕6周无法建卡”的紧俏程度 。相形之下 , 另一些产科资源因技术服务缺乏特色 , 未能“物尽其用” , 床位周转率连年不高 , 少数甚至私下改建为康复病床 。

深层次来看 , 产科人才配置没有及时跟上 , 也是关键 。妇产科医院院长徐丛剑教授坦言:众所周知 , 产科风险大收入低 , 本就不够吸引人;另外 , 产科随生育高峰低谷“潮涨潮落” , 低谷时人才充裕 , 高峰时又显不足 。

建孕妇监测网络 , 或是出路

市卫计委预计 , 申城此轮生育高峰将持续至2017年 。专家提出:调整床位、将优质资源实现最大化利用 , 确是一种举措;但眼下孕产妇有自由选择权 , 扩床无法从根本缓解压力 。建议借鉴发达地区的成熟经验 , 尽快建立严密孕期管理监测网络 , 实现产科“三级联动” , 有效分解大医院压力、使闲置资源得到利用 。

徐丛剑说 , 产科医技含量往往在某一刻凸显 , 整个怀孕过程中 , 监测比治疗意义更大 , 这为缓解大产院压力带来契机 。专家举例:  
一些国际知名产科品牌医院大多以服务见长 , 本身技术并不高超 。不过 , 品牌医院会与经验丰富的专家建立长期联系 , 如监测孕妇异常 , 可及时介入 。申城不妨效仿该模式 , 二级产院完善服务、全程监测 , 并与三级产院联动 , 实现梯级诊疗 。  


有专家建议引入社会资本进入产科市场 , 高端特需服务、公益服务分门别类 , 鼓励不同人群多样选择 , 不失为化解生育高峰的途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