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
??????????????????????????E????
你希望宝宝聪明吗?请善用期待的眼光!你希望宝宝可爱吗?别吝啬赞美的语言!你希望宝宝自信吗?得学会加油和鼓劲!
知道吗?你的鼓励和预言,将促使宝宝成为你所希望的人!!
女儿很早就会拍手的动作,但我们说“鼓掌”,她一点儿反应也没有——也就是说,她还没有把动作和相应的语言符号联系在一起 。在她7个月时,我做了一个小实验,我就说“鼓掌” 。连续几天后,女儿知道了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我们一说“鼓掌”,她就会拍手 。对她的行为表示赞许时,我们会对她鼓掌 。十多天后,她就知道“鼓掌”可以用在什么时候了 。
那天,她爸爸听着电视里熟悉的旋律,忍不住手舞足蹈,女儿目不转睛地看着,爸爸表演完,她马上热烈鼓掌 。我很惊讶,不知这是不是巧合 。于是,也闻歌起舞,舞罢,女儿一样兴奋地大力鼓掌 。这下,我知道女儿真的把词、动作和含义都掌握了 。这启发我,在以后的学习中充分运用女儿自己的主动性,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她 。像“再见”等词,后来都是这样学会的——在她挥手时,我们就说这个词 。
我很为自己的实验结果高兴 。因为我越来越多地发现,在孩子自发出现自己期望的行为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孩子就会把行为与父母的认可、赞扬或奖励联系在一起,其行为得到正强化,孩子就会重复这种行为 。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某种行为表示否认、反对甚至对其惩罚时,这种行为就会削弱或消失,因为孩子得到的是负强化 。其实,家长在鼓励或制止孩子的某些行为时,时常会用到这两种方法,只是有些父母负强化用得多,对小宝宝也是制止、禁止的方面更多,对正强化的效用则没有充分重视 。正强化的关键是发挥宝宝自己的主体性,其威力不可低估,它既是一种让孩子掌握更多知识的捷径,也是一种有效的管教方法 。
第一页12下一页最后一页上一篇下一篇在女儿学爬的过程中,我们大量应用鼓励的方法 。每一次爬到终点时,她都会听到我们的喝彩 。有时,女儿显然是为了享受喝彩才爬的 。
在女儿学走的那段时间,我们家经常传出鼓掌声——那是对她走得好的鼓励 。女儿很在乎这些掌声,有时我们的掌声不及时,她就会自己拍拍巴掌,以示鼓励 。
鼓励的次数多了,女儿好像也不太在乎了 。我后来发现,如果在女儿做得好的关键点上鼓励,其效果要比泛泛地鼓励好 。比如学走时,说“宝宝走得好!”就不如点出“好”在哪里:“对,宝宝学会不用扶东西走了,真能干!”或“宝宝学会转弯了,真了不起!”基本听懂的女儿对这些夸奖很得意,同时,也增强了她的信心 。
关于如何鼓励孩子,我曾向一位心理学教授请教——他把女儿培养成18岁的博士 。他只说了一句话:“只要你正确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孩子就会如你所愿 。”
这位教授在女儿很小时就开始和女儿比赛数学题,小小的女儿常常赢了有名望的父亲,父亲对待女儿的态度,让女儿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聪慧的,女儿开始对数学充满信心 。稍大一点,父亲装作愁眉苦脸地从学校回来,说自己有一道题不会做,女儿就自告奋勇地帮爸爸解题 。虽然,这道题女儿没解出,但她却下定决心要学这方面的知识 。最终,在父亲鼓励期待的眼光中,女儿成为一位年轻的数学博士 。
需要注意的是,皮格马利翁效应既有正面、积极的效应,也有负面、消极的效应 。有的孩子在学爬、学走路时比较慢,如果性急的家长觉得孩子不如别的孩子灵活,对孩子嚷嚷:“你怎么这么笨呢?!”并用对待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那有可能,这个孩子真的变成一个笨而胆小的孩子 。有时,这种毁灭孩子自信心的力量是非常可怕的 。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