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各时期的青花瓷特征 明代青花瓷盘有几种( 二 )

  
文章插图  
明正统 青花麒麟纹罐  
高42.5、口径23、底径22厘米 。唇口,短颈,丰肩,砂底无釉 。器外壁绘青花纹饰,外口沿绘花朵锦文,肩部为海水异兽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天降麒麟,上部为空白期流行的铁素云 。高云远山的衬景下,只见两组麒麟四蹄生风,飞奔而来,雄壮威武,极具气魄 。麒麟脚下的山石、飞碟、草木简笔一带而过,更衬托出画面的动感十足 。此罐时代风格明显,青花较为浓艳,还有明宣德时期遗风,保存基本完整 。空白期瓷器传世稀少,纹饰以人物、花卉纹居多,麒麟做主题纹饰的更为少见,因而这件大罐亦属难得 。  

明代各时期的青花瓷特征 明代青花瓷盘有几种
  
文章插图  
  
明代各时期的青花瓷特征 明代青花瓷盘有几种
  
文章插图  
  
明代各时期的青花瓷特征 明代青花瓷盘有几种
  
文章插图  
明天顺 青花人物故事图罐  
高37.7、口径22.3、腹径37.8、足径21.6厘米 。直口圆唇,短颈,圆肩深腹,内凹式浅宽圈足 。罐体施釉稍厚,有波浪感及垂流,釉色亦泛青 。罐外壁满绘青花纹饰,五道弦纹将罐体分成四条带状纹饰,口沿之下为锦文,肩部以球路纹为底纹,分别穿插绘四组开光折枝花纹和花朵纹,腹部绘通景送别图,近足处绘蕉叶纹一周 。底部修胎略显粗糙,有火石红现象 。此罐器型硕大,胎体厚重,釉质滋润,青花发色雅致纯净,微有晕散,采用简笔勾画,把图中人物离别的情景描绘得生动传神,堪称明代空白期青花人物图中之精品佳作 。  
成化~正德青花瓷器  
成化、弘治、正德时期为青花瓷器平稳发展的阶段,成化、弘治青花用料采用国产的平等青料,青花色泽蓝中带灰,呈色淡雅柔和 。正德时期青花因使用石子青及回青料,青花色泽也呈现多种面貌,有淡雅者,亦有浓重者 。造型丰富,器物纹饰也常见阿拉伯文,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 。  
明代各时期的青花瓷特征 明代青花瓷盘有几种
  
文章插图  
明成化 青花四兽纹罐  
高30、口径24.5、底径14.7厘米 。唇状口沿微向外撇,短颈,丰肩,鼓腹,平底无釉 。颈部双弦线纹下绘二方连续回纹一周,肩部饰如意云头纹,腹上部饰缠枝莲纹,莲花盛开,枝叶连连,笔法娴熟流畅 。腹部主题纹饰分为四组,分别绘火云麒麟、山石牡丹、双狮嬉戏、洞石芭蕉 。从麒麟的画法仍可看出前朝遗风,然双狮纹饰成化时期常用的纹饰,亚字形洞石也颇具时代风格 。近足处绘海水江崖纹,已趋向图案化,没有了宣德时汹涌澎湃的雄浑气势 。此罐修胎工整,胎质洁白细密,施釉白中闪青,肥厚莹润 。青花色泽淡雅,纹饰画意充分表现了成化时期的风格 。更为难得的是,器型高达秀美,对所谓“成窑无大器”之说,是个相反的例子 。  
明代各时期的青花瓷特征 明代青花瓷盘有几种
  
文章插图  
明弘治 青花缠枝莲纹葫芦瓶  
高31.9、口径4.7 腹径18.9、底径11.2厘米 。形似葫芦 。器外壁绘青花纹饰,上口部,束腰部,近足部绘三层变形莲瓣,把瓶体有机地分为上下两部分,均绘缠枝莲纹,上半部下面绘有杂宝纹饰 。内饰白釉,底为砂底 。此瓶造型规整,胎质洁白,釉面肥厚,青花发色蓝中闪灰为此时期典型发色特征 。因为“葫芦”与“福禄”谐音,寓意吉祥,明代中晚期多有烧造 。  
明代各时期的青花瓷特征 明代青花瓷盘有几种
  
文章插图  
明正德 青花仙人故事图葫芦瓶  
【明代各时期的青花瓷特征 明代青花瓷盘有几种】高53、口径8.7、底径17厘米 。这件葫芦瓶纹饰很丰富,上腹口沿处绘回纹,莲托八宝纹;主题绘云亭仙境故事,分别有:仙人观莲、赏菊、题诗、赶考四个情节;束腰处绘锦文 。下腹部绘“吹箫引凤”“携琴访友”“炼丹求道”“鱼龙变化”等内容,近足部绘彼岸变化莲纹 。此瓶胎质细腻,釉面莹润,青花发色淡雅微闪灰色,纹饰布局繁密,绘画工艺精湛,生动传神,虽非官窑制品,但足可与之媲美,是正德时期民窑精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