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第一次”如何应对

  

宝宝“第一次”如何应对
  
文章插图  
宝宝第一次睁开眼睛,父母高兴、欣慰;宝宝第一次微笑,父母喜悦、惊叹;宝宝第一次说话,父母激动、赞叹……  
随着宝宝的不断成长,会出现好多第一次,这其中包括好的“第一次”,也会有坏的“第一次”,无论是欣喜还是生气,新手家长们都要注意,该如何面对好宝宝每一次的“第一次” 。  
以几个宝宝比较突出的“第一次”为例,列出其出现的时间和形式,请早教专家讲解,有针对性地告诉家长该如何回应 。  
宝宝的第一次微笑  
情感交流的起点  
时间:2个月左右  
表现:这时的宝宝会对一切都感到新奇,两只小眼睛到处乱看,在跟父母亲近或是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会无意识地咧嘴微笑、甚至大笑 。  
笑,是宝宝最初的一种交际形式,也是与父母情感交流的开端 。  
父母通常的反应:快看呀,宝宝会笑啦!  
新手妈妈这时候通常会兴奋异常:宝宝会笑了,可是一件大事 。一些父母看到宝宝露出微笑时,兴奋不已,一时高兴会忘记与宝宝互动、交流 。  
纠错及应对方法:“其实,宝宝的笑正是在对父母要求与自己互动的一种表达方式 。”红黄蓝亲子园园长李曼丽表示,这时父母应该多与宝宝互动,跟他依依啊啊地对话、拿玩具哄逗宝宝,这个举动也会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 。  
举例:比如,拿一些色彩鲜艳、带声响的玩具引逗,宝宝的手舞足蹈会让他的各部分骨骼、肌肉得到锻炼 。  
宝宝第一次“说话”  
理解沟通的开始  
【宝宝“第一次”如何应对】 时间:四五个月开始  
表现:四五个月,甚至再大一些的宝宝,他时不时会发出“依依呀呀”的声音,大多含糊不清 。  
父母通常的反应:叽里咕噜的,让他自己说吧  
“咿咿呀呀”地真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就由他自己说去吧 。  
纠错及应对方法:“爸爸、妈妈可以尝试着学习宝宝发出的声音,这会让宝宝非常开心,也会激起他发音、说话的兴趣 。”家有希望儿童教育中心负责人贾竭希表示,这个时候可以教宝宝发音,但说的时候一定要很慢,而且要反复示范 。  
举例:比如,“啊”、“喔”、“爸”、“妈”等简单的韵母或是单个的字 。  
宝宝的第一次好奇心  
独立感知世界的开始  
时间:10个月左右  
表现:宝宝可以扶着物体走路时,他的视野也不同了,他的好奇心也随之而来,他可能会拿起他感兴趣的东西摔打、啃咬,尤其是他费了一番力气拿到的东西,会让他很高兴 。  
父母通常的反应:什么都往嘴里放,多脏啊  
宝宝由于好奇,会时常将一些他感兴趣的东西放到嘴里,或是无意中搞些破坏,这时一些家长会因此而大发雷霆 。  
纠错及应对方法:“如果因为宝宝的一些小破坏行为而大发雷霆,可能会无意中就扼杀了宝宝的这份好奇心 。”KindyROO亲亲袋鼠国际早教中心教育总监李冰表示,“倒不如利用他拿起来的物品现场教学,耐心地跟宝宝进行解说,这也是支持宝宝好奇心,与宝宝交流的好机会 。”  
举例:宝宝看到虫子在爬,很好奇地抓起来要放在嘴里,家长可以轻轻地蹲下来把宝宝手中的虫子放到自己的手里,告诉宝宝这个虫子和宝宝一样是有生命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