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文化 陶瓷文化传承意义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陶瓷就是中国的象征 。的确,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 。五千年沉淀下来的各个时代的文明遗物,已成为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永世相传 。今天虽然不少古窑遗址已得到了保护,但大部分仍处于自然状态,破坏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加以重视并进行大力弘扬 。   
一、陶瓷发展史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是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 。大约在70万年以前的原始时代,人们就发现,将泥巴晾干后加火一烧就变得坚硬起来,而且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用来盛水,放食物等等,这便是陶器产生的初始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作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  
1、夏、商、周时期的陶瓷文化  

中国陶瓷文化 陶瓷文化传承意义
  
文章插图  
夏商时期 红陶鬲  
2、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秦汉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 。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 。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再局限于盛物器皿,应用范围变广,大致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 。朝廷对于制陶工作也格外重视 。  
中国陶瓷文化 陶瓷文化传承意义
  
文章插图  
秦汉时期陶瓷艺术风格  
3、隋唐时期的陶瓷文化  
西元589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有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 。  
中国陶瓷文化 陶瓷文化传承意义
  
文章插图  
隋到唐初时期白瓷  
【中国陶瓷文化 陶瓷文化传承意义】4、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谓已经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 。因为陶与瓷的分别,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其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 。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料发展成熟,火烧温度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 。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  
中国陶瓷文化 陶瓷文化传承意义
  
文章插图  
隋唐时期邢窑  
5、元朝时期陶瓷文化  
元代入主中原91年,瓷业较宋代略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里泛青,带动以后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  
中国陶瓷文化 陶瓷文化传承意义
  
文章插图  
元朝青花釉里红  
6、明朝时期陶瓷文化  
我国的陶瓷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后以白瓷为主 。特别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而景德镇更成为主要的窑厂,规模最大,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描写当时盛况为“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 。明代开始,窑址都趋于集中在景德镇,无论官窑或民窑都偏向于彩绘瓷器,宋瓷前都以单色釉为主,而明代后走入了彩绘世界,瓷胎也趋向薄、细、白的要求,在坯身上记注款式也从此开始 。年代、堂号、人名都有,使研究考据有更确实的辨认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