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小词典:假装游戏 学前3~6岁的孩子非常喜欢玩“过家家”,比如:我假装是医生,你假装是病人,我来给你看病等 。这些“过家家”在心理学上叫做“假装游戏” 。孩子的心智有了良好发展,才能够玩假装游戏 。3岁左右,宝宝的思维从感知运动阶段过渡到象征思维阶段 。也就是说,以前宝宝面前的香蕉就只是香蕉;现在,宝宝可以把手里拿着的一样东西,看成是他心里想着的那样东西,比如,他把香蕉想成是条船 。这时的宝宝喜欢把各种小动物和物品当作人来看待,并和它们交谈;宝宝还特别喜欢模仿大人的各种活动 。
于是,大量的“假装游戏”出现了 。到五六岁时,孩子的“假装游戏”发展到顶峰 。在宝宝玩游戏时,爸爸妈妈会惊喜地发现,原来宝宝具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 通过观察宝宝的“假装游戏”,我们可以探究宝宝许多心理能力的发展水平,比如,创造力、想象力、语言能力、同伴关系、道德感发展、情感发展等 。而科学地引导宝宝玩游戏,又有助于培养宝宝的这些心理能力 。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