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动不动就向孩子缴械投降

  
算了,算了,不过,就只有今天,下不为例 。好了,别哭了,妈妈给你买去就是 。  
好吧,好吧,这次爸爸带你去玩,以后不许再这样耍赖哦 。  
必须拒绝孩子时绝不“心慈手软”  
童童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里 。做母亲的,总觉得孩子没有父亲很可怜,所以他有什么要求,也尽量满足 。  
甚至一些无理的要求,能做到的,她也一定做到 。  
童童一直被妈妈这样宠着,也慢慢有了小脾气 。有的事妈妈不答应,他就耍无赖,使小性子 。  
有一次,睡到半夜,孩子忽然醒了,硬是要吃水果 。深更半夜的,到哪儿去买水果?母亲为难了 。她只能安慰孩子:“现在外面没有卖水果的 。咱们再睡一会,天一亮,妈妈就给你去买,啊 。”童童仍然不依不饶,哇哇大哭起来 。做母亲的最后也火了,把孩子狠狠打了一顿 。她也终于明白自己的溺爱害了孩子,也苦了自己 。  
很多的父母就是这样自己给自己制造负担的 。  
在该拒绝孩子的时候“心慈手软”,孩子也就在这样的“妥协”中放任自己,甚至变本加厉 。  
“下不为例”的话千万不要说 。你给他破例一次,他还会贪心第二次 。而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最狠不下心的 。等到第二次,说不定又一句“下不为例”就过去了,而忘记孩子已经无理要求两回了 。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 。让孩子尝到了一次甜头,学到了乖,后面就没有罢休的时候 。人的欲望也是无限扩大的 。有了小小的便宜,还不够,希望有更多的、更好的 。  
家长能满足孩子到什么时候呢?一时的心软,带来的是无穷的“后患” 。  
有一天孩子要天上的月亮,难道你也替他摘下来?  
一些原则性的事情,不能答应,就是不能答应 。比如孩子深更半夜要起来玩耍,要吃家里没有的东西,你必须让他明白,无论他怎么闹,这个无理的要求就是不能答应 。孩子“碰壁”了一次,知道耍赖也没有用,那么下次他也不会再如此了 。对于过分的要求,没有“下不为例”可言 。  
曾经在公共汽车上,看到这样一番情景:  
一位老爷爷抱着两三岁的孙子,开心地说着话 。说着说着,孩子用小手打了爷爷一巴掌,快活地笑了 。大概是觉得这样好玩吧,他打了一巴掌又一巴掌 。啪啪声不断响起 。爷爷的脸都被打红了 。可是他竟半点阻止孩子的意思也没有 。车厢里很多人都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 。  
孩子能这样宠吗?做爷爷的再疼爱孙子,也用不着如此牺牲自己的脸,让孩子对自己使用“暴力”吧?家长如果都这样做孩子的“奴隶”,让孩子随便打,让他怎么高兴就怎么着,那么培养出来的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暴君”啊!  
不要做“好好家长”“好好家长”  
的确容易做 。自己省心,孩子也高兴 。  
说一句“算了算了”“下不为例”,落得轻松 。不必费很多口舌跟孩子讲道理,也不必费尽心思让他停止哭泣 。“暂时满足他的要求,下次不由着他性子就行了 。”不少父母总是这么想,可事到临头,还是犯同样的毛病 。  
碰到一些会撒娇或者平时比较听话的孩子,父母更是经不得一磨 。“妈妈,只有这一次,你就答应我吧 。”“爸爸,下次我再也不要了,我保证!”一听到这样的话,父母的心立马就软下来了 。“好好家长”容易做,但是孩子可不是这么教育的 。  
父母的妥协与放任,也往往让孩子做事半途而废 。比如孩子练钢琴练到一半,就央求妈妈让他玩一会 。本来妈妈不许的,但是经不住孩子软磨硬泡,只好说:“好吧,好吧,去玩一会,下次不许这样 。”可是有了一次,下次他又故伎重演 。最后父母也懒得去管 。孩子也许就从此干脆不练琴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