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时间是在西晋年间,主人公为诸葛亮 。原文如下:

文章插图
青龙二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 。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 。”信矣!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曹魏青龙二年(公元234年)春天,诸葛亮率领北伐大军出兵武功,分兵开垦种田,以便打好长期驻军的基础 。到了这年的秋天,诸葛亮因病去世,老百姓缅怀他的人品与功绩,经常谈论起他 。直到现在,梁州、益州的民众追忆赞叹诸葛亮的话语还到处都能听到 。纵然周朝人作《甘棠》这首诗来歌颂召公、郑国人作歌颂扬子产,也不过如此吧!孟轲曾经说过:“用安民之道使用民力,民众虽然劳苦也毫无怨言;用保民之道去处死罪犯,罪犯虽死而无怨恨 。”看来确实是这样啊!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文中所提到的“言犹在耳”,意为说过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记忆犹新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左传?文公七年》中的“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
自蜀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之后,蜀汉帝国进入了诸葛亮时代 。在其主政的十一年间,诸葛亮不仅使用武力平息了内部的南中之战,还多次发动北伐战争,可谓战事频繁 。但即便如此,诸葛亮却一直没有忘记促进蜀汉帝国的发展 。在这十一年间,不仅蜀汉国力得到了迅速的回复和发展,政局也非常稳定,之前我曾经介绍的“道不拾遗”这句成语就是当时蜀汉的真实写照 。
【民众对诸葛亮的真实评价 对诸葛亮的评价语】从这则成语故事可以看出,直到西晋建国后,无论是原蜀汉故地益州,还是原曹魏境内的梁州百姓都对诸葛亮非常缅怀 。故此,《三国志》作者陈寿才首创了“言犹在耳”这句成语说出了这些地区民众对于诸葛亮的真实看法,也表达了对诸葛亮由衷的敬佩 。
- 蜂蜜对女性有什么好处 吃蜂蜜对女人有什么好处
- 蜜蜂采蜜对花朵有什么影响吗 女吃花粉的好处和坏处
- 男生睡一个女生和真心处对象区别在哪 男生谈恋爱时生理反应
- 羊奶粉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什么好处 羊奶六大神奇功效
- 古代媒人|蚂蚁新村下列哪个是古代对媒人的称呼 12月29日答案
- 血糖降的太快对身体好吗 血糖调理多久才会下降
- 前列腺炎为什么在夏天症状有些好转 多运动对前列腺炎好吗
- 听说喝蜂蜜水对于醉酒头疼和睡眠都有帮助缓解的作用 喝酒头疼喝蜂蜜有效吗
- 为什么要带对象吃饭第一次吃火锅 情侣之间吃火锅的意义
- 一口乐水牛酸奶好吗 哪种酸奶对身体最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