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孩子上幼儿园尿裤子、吃不好,自立能力差,是因为孩子还小吗?

在楼下的沙堆里,一群三四岁的孩子,三三两两的蹲在沙堆,手拿小铲子乐此不疲的挖沙子。女儿一会儿过来自己喝水,一会儿说要去尿尿。  
“你家孩子几岁了,上幼儿园了吗?怎么看着什么事情都做的很好了呢?”一位带着孙女在玩的奶奶问我。  
我回答:“三周岁了,她自己的事情基本上全是自己独立完成,她不喜欢别人插手。”  
奶奶很执着的问我孩子有没有上幼儿园,说她家的孩子比我们的大几个月,准备上幼儿园了,自己什么事情都无法完成,总是尿裤子,怕孩子吃苦很是担心。  
她又听很多邻居和她说,孩子都是这样的,在家什么都不会,上了幼儿园,过半年就好了,她就比较纠结了。  
其实,这位奶奶讲到的现象太常见了,在家里的时候每天只看着自己家的孩子,怎么看怎么好,一心扑在孩子身上,为孩子打点好一切。  
但是要上幼儿园了,家长有了孩子要离家独立的感觉,再看到别的同龄孩子独立能力发展好的时候,就会心急焦虑,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还不独立。  
实际上,三岁的孩子自理能力不足,真的不是家长认为的“孩子还小,长大点儿自然就会了”。家长这种做法和观念,会在哪些方面阻碍孩子的发展呢?  
自立|孩子上幼儿园尿裤子、吃不好,自立能力差,是因为孩子还小吗?  
文章插图  
  
01 阻碍孩子精细动作的发育  
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包办,直接影响孩子的精细动作发展,精细动作发展不足,意味着大脑发育受到影响。  
孩子从出生到学龄期的阶段,动作技能的发展是最重要的发展技能之一,家长往往只重视大动作的发展,就是我们常听说的老话“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 自立|孩子上幼儿园尿裤子、吃不好,自立能力差,是因为孩子还小吗?】而精细动作的发展最直接影响的是孩子大脑精细指令精准度的发育。  
脑科学的研究中,运动发展顺序是从大到小的,就是先发展大动作,后发展精细动作,而且精细动作发展会更能显示和说明大脑发育的程度。  
就是孩子什么时候自己独立穿衣、什么时候能协调的用筷子吃饭、什么时候能够自如的使用剪刀等,都能够说明孩子大脑认知协调能力发展的程度。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就曾经说过:“儿童的智力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  
但是,有一点需要也需要家长清醒的认识到,孩子的这些动作发展并不是家长刻意教出来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大脑和肢体发育的生理节奏,当发现孩子频繁要求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的阶段出现时,去允许孩子自己做,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自己练习,只在适当的时候简单指导一下就可以。  
有的家长听说过孩子精细动作发展的重要性,会刻意给孩子做各种游戏性的训练,但面对孩子要求自己穿衣服的时候却没有给孩子练习的机会。  
这种做法就真的有点画蛇添足,有意做训练虽然是无可厚非的,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是精细动作发展最好的训练,这天然的训练场却被大多数家长所忽视。  
自立|孩子上幼儿园尿裤子、吃不好,自立能力差,是因为孩子还小吗?  
文章插图  
  
02 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过度的包办孩子的一切生活,让孩子错失了很多自然发展的机会,同时也影响了孩子心理能力的发展。  
在孩子的精细动作发展指导中,两岁半孩子独立完成吃饭、四岁可以使用筷子,而我的孩子在不到三岁时,就自己要求用筷子吃饭。  
每次外出吃饭,当别人看到她都是自己吃饭而且筷子用的很好,同行的朋友都会夸赞她,能够明显看得出她对自己会用筷子这件事非常的有成就感。有时候服务员给她拿儿童餐具,她都主动要求用筷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