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大椎穴( 四 )

  
3.大椎穴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人体大椎穴
  
文章插图  
大椎 , 经穴名 。出《素问.气府论》 。《肘后备急方》作大槌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大顀 。别名百劳、上杼 。属督脉 。  
三阳、督脉之会 。在后背正中线上 , 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及第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颈横动脉分支 。主治发热 , 疟疾 , 中暑 , 感冒 , 癫狂 , 癫痫 , 骨蒸潮热 , 盗汗 , 咳喘 , 脊背强急 , 项强;及肺结核 , 支气管炎等 。向上斜刺0.5-1寸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大椎:“大”指高大 , “椎”指脊椎骨 。穴在第七颈椎棘突起最高最处而得名 。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 , 两肩峰连线的中点 。为人体阳经之汇 所有阳经在这里交汇的一大要穴 。  
定位:  
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  
颈椎一共七节 , 当你低下头左右转动脖颈时 , 上面六节颈椎都跟着转动只有第七颈椎是不动的 , 这个不动的颈椎棘突下就是大椎穴 。  
【解剖】  
有腰背筋膜 , 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1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 。  
【配伍】配腰俞 , 有通督行气 , 清热截疟的作用 , 主治疟疾 。  
配合谷、中冲 , 有解表泻热的作用 , 主治伤寒发热 , 头昏 。  
配长强 , 有通调督脉的作用 , 主治脊背强痛 。  
【主治】  
①热病;  
②感冒、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  
③头痛项强;  
④疟疾;  
⑤癫狂 , 小儿惊风;  
⑥阳危诸证 。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疟疾、颈椎病、痤疮、小儿舞蹈病等 。配曲池、列缺、风门主治感冒;配后溪、间使主治疟疾 。  
【操作】  
向上斜刺0.5~1.0寸 。可灸  
文献摘要:  
1、《甲乙经》:  
三阳、督脉之会 。  
2、《图翼》:又治颈瘿、灸百壮 , 及大椎两边相去各一寸半少垂下 , 各三十壮 。  
3、《千金方》:凡灸疟者 , 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灸之 。从头项发者 , 于未发前预灸大椎尖头 , 渐灸过时止;从腰脊发者 , 灸肾俞百壮;从手臂发者 , 灸三间 。  
4、《普济》:灸以年为壮 。  
研究进展:  
1、感冒 取大椎 穴 , 行散刺再拔罐 。另可用隔姜灸大椎3~5壮 , 或艾条灸20分钟 , 每日~3次 。  
2、荨麻疹 取大椎穴 , 行强刺激 , 留针5分钟 。  
3、痤疮  
用三棱针点刺或梅花针叩刺数下 , 然后拔火罐 , 以出血为度 。  
4、灸小白鼠大椎穴 , 可使免疫功能低下的小白鼠提高其免疫功能 。  
5、灸小白鼠大椎穴 , 对实体瘤和腹水癌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可延长小白鼠的存活期 , 使肿瘤细胞受到抑制 。  
4.人体的大脊穴在哪?  
应该是夹脊穴吧  
夹脊穴  
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 , 一侧17个穴 , 左右共34穴 。  
【解剖】  
因各穴位置不同 , 其肌肉、血管、神经也各不相同 。大致分三层次:浅层 (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中层(上、下锯肌);深层 (竖脊肌、横突棘肌) 。每穴都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静脉丛分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