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副作用和禁忌( 三 )

  
开始,艾条燃端距穴位不能太远,不然温热感出现太慢 。  
艾条上提时,速度要快,避免热感中断;患者感觉太热,可上、下、左、右或回旋移动艾条,以连续地温热刺激穴位 。  
为局部皮肤感觉迟钝者、小儿、老人施灸,可将左手中、食指张开,放在受者穴道两旁,从而感知其局部受热度,随时调节 。当患者有痒、发热、痛感时,用手指揉、搓、按帮助缓解不适 。  
艾灸注意事项:  
  
1、艾灸火力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 。  
  
2、在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灸量可大一点 。  
  
3、体质强壮者,灸量可以大;久病、体质虚弱、老人、小儿,灸量宜小 。  
  
4、出现晕灸,须立即停灸,让患者头低位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休息片刻或喝点温开水,重者掐按人中、内关、足三里 。  
  
5、精神紧张、大汗、劳累或饥饿时不宜灸,妊娠期妇女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 。  
4.艾灸的禁忌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艾灸的禁忌:  
因为艾灸一般用火熏灸,施灸不经意会烫伤起局部的皮肤,另外,施灸的过程中要损伤一定的元气,所以某些部位或某类人是不能使用艾灸的 。艾灸的禁忌就是这些了 。古代施灸法,禁忌比现在的多,某些禁忌情况需要遵循,但是有些是可以打破的 。  
面部等一些暴露在外的部位不要直接艾灸 。以防瘢痕的形成,使美观受到影响 。  
妇女经期或者十分劳累,以及过度饱、过度饿、醉酒、出汗、情绪波动忌灸 。  
某类传染病、高烧、晕厥、癫痫期间,或身体机能衰竭,瘦骨虚弱等忌灸 。例如精神病患者等无自制能力的人忌灸 。  
艾灸的注意事项:  
一心一意,持之以恒:施灸时需要保持注意力,施灸时不能分心,保证艾条不会移动,固定在穴位上,避免伤到皮肉,浪费时间 。艾灸有一定的保健功能,虽然短期没有什么效果,但是长期坚持能有一定的养生保健功效 。  
保证身体姿势、穴位的准确性:身体姿势不但要满足艾灸的需要,而且保证舒服、放松,要根据所计划的方案找准穴位,从而得到预期的效果 。  
防火:当下,人们的衣着都含有很多容易燃着的成分 。所以,实施灸时必须得注意避免落火,特别是用艾炷灸时需要更加小心,避免艾炷翻滚掉下 。用完的艾条灸,可以把艾条点燃的一头塞进比艾条直径略粗的瓶内,可以加快熄灭 。  
避免感染:因施灸不当或化脓灸,导致局部烫伤,可能起疮,引起灸疮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起疮,千万不能把疮搞破,如果疮已经溃烂感染,需要立即使用消炎药 。  
5.艾条的作用和副作用  
灸法又名灸疗 。它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 。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  
”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 。  
1、 温通经脉、驱散寒邪:因本法采用上等陈艾,融入数位中药、藏药合制而成,火柔而温,渗透力极强,能温经散寒,以火攻邪 。  
传统中医认为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血不足、运行不畅就容易衰老生病 。那么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两大特点 。当今社会大多爱美女性,在着装上喜爱露脐装,在春秋季节容易使风寒之邪入侵丹田,在夏季喜欢吹空调,又喜欢吃冰冻的食物,使大多数女性形成了寒凉体质,出现了畏寒肢冷、手脚冰凉、痛经、脾胃虚弱等亚健康状况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