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调理脾胃常用穴位

1.艾灸调理脾虚有哪些穴位  

艾灸调理脾胃常用穴位
  
文章插图  
有一条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是管脾的 , 经常拍打对脾虚有好处 , 《健康一身轻》有一期专门讲了这个 。  
足太阴脾经上共有21个穴位 , 分述如下:  
(一)隐白 足太阴经五输穴的井穴  
定位 拇趾内侧趾甲角旁约0.1寸  
浅刺0.1寸  
(二)大都  
五输穴的荥穴  
定位 拇趾内侧 , 第一跖趾关节前缘 , 赤白肉际  
直刺0.3-0.5寸  
(三)太白 脾经原穴  
五输穴的输穴  
定位  
第一跖骨小头后缘 , 赤白肉际  
直刺0.5-0.8寸  
(四)公孙 足太阴经络穴 , 八脉交会穴之一 , 通于冲脉  
定位  
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缘 , 赤白肉际  
直刺0.6-1.2寸  
(五)商丘  
五输穴之经穴  
定位 内踝前下方凹陷中  
直刺0.5-0.8寸  
(六)三阴交 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  
定位 内踝高点上三寸 , 胫骨内侧面后缘  
直刺1-1.5寸  
(七)漏谷  
定位  
三阴交上3寸  
直刺1-1.5寸  
(八)地机 足太阴经郄穴  
定位 阴陵泉穴下3寸  
直刺1-1.5寸  
(九)阴陵泉 足太阴经五输穴之合穴  
定位 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  
直刺1-2寸  
(十)血海  
定位 髌骨内上缘上2寸  
直刺1-1.5寸  
(十一)箕门  
定位 血海穴与冲门穴的连线上 , 血海穴直上6寸 避开动脉  
直刺0.5-1寸  
(十二)冲门 足太阴、足厥阴经的交会穴  
定位 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旁开3.5寸 避开动脉 , 直刺0.5-1寸  
(十三)府舍 足太阴、厥阴经与阴维脉交会穴  
定位 冲门穴外上方0.7寸 , 前正中线旁开4寸  
直刺1-1.5寸  
(十四) 腹结  
定位 府舍穴上3寸 , 大横穴下1.3寸  
直刺1-2寸  
(十五)大横 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  
定位 脐中旁开4寸  
直刺1-2寸  
(十六)腹哀 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  
定位 大横穴上3寸 , 前正中线旁开4寸  
直刺1-1.5寸  
(十七)食窦  
定位  
第五肋间隙中 , 前正中线旁开6寸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十八)天溪  
定位  
第四肋间隙中 , 前正中线旁开6寸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十九)胸乡  
定位  
第三肋间隙中 , 前正中线旁开6寸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二十)周荣  
定位  
第二肋间隙中 , 前正中线旁开6寸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二十一)大包 脾之大络  
2.脾胃不好用艾灸哪些部位  
我给你一个脾胃不好的点穴疗法 , 你可以点穴位 , 也可以艾灸、拔罐等都行----点穴位 。  
每天一次 , 每次每穴三分钟 。祝你早日康复!!!  
一 梁丘 “梁”指穴在膝盖上方 , 如在山梁之上 , “丘”指丘陵 , 故名梁丘 。  
位置:位于膝盖外上缘直上2寸 , 当伸直下腿则出现一个凹陷处 。  
主治:胃痉挛性疼痛、膝关节肿痛、乳痈、下肢瘫痪 。  
二  
足三里 “里”指居即集会 , 通达的意思;“三”指犊鼻穴下三寸 , 故名足三里 。  
位置:位于犊鼻穴直下3寸(四横指)距胫骨约1横指处 。  
主治:胃痛、腹胀、消化不良、呕吐、肠鸣、便秘、痢疾、头痛、高血压、失眠、头晕、下肢瘫痪、乳少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