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十二条经络图

1.七经百脉十二经络  

人体十二条经络图
  
文章插图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 。它们与十二正 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 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 经” 。“百脉”是就全身血脉的总称 。《素问·经脉别论》:“肺朝百脉,而主治节 。”  
八脉中的督、任、冲脉皆起于 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 其中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 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 。带脉起于胁下,环行腰间一周 。阴维 脉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 至咽喉与任脉会合 。阳维脉起于足 跗外侧,沿腿膝外侧上行,至项后与 督脉会合 。  
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随 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踵阳跷 脉会合 。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 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合足 少阳经 。  
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  
二经之间,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 面 。  
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 系 。  
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 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 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督脉与  
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  
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 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 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 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 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 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 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 。  
其二,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  
当十二经脉及脏 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 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 。  
冲、带、跷、维六脉腧穴,都寄 附于十二经与任、督脉之中,惟任、  
督二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 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 。  
十四 经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及所 属腧穴,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在 临床上是针灸治疗及药物归经的基础 。  
烫伤程度,分三度 。  
一度伤、烫伤只损伤皮肤表层,局部轻度红肿、无水泡、疼痛明显,应立即脱去衣袜后,将创面放入冷水中浸洗半小时,再用麻油、菜油涂擦创面 。  
二度伤、烫伤是真皮损伤,局部红肿疼痛,有大小不等的水泡,大水泡可用消毒针刺破水泡边缘放水,涂上烫伤膏后包扎,松紧要适度 。  
三度伤、烫伤是皮下,脂肪、肌肉、骨骼都有损伤,并呈灰或红褐色,此时应用干净布包住创面及时送往医院 。切不可在创面上涂紫药水或膏类药物,影响病情况观察与处理 。  
严重伤、烫伤病人,在转送途中可能会出现休克或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摩 。伤员烦渴时,可给少量的热茶水或淡盐水服用,绝不可以在短时间内饮服大量的开水,而导致伤员出现脑水肿 。  
水火烫伤处理的原则是首先除去热源,迅速离开现场,用各种灭火方法,如水浸、水淋、就地卧倒翻滚、立即将湿衣服脱去或剪破、淋水,将肢体浸泡在冷水中,直到疼痛消失为止 。还可用湿毛巾或床单盖在伤处,再往上喷洒冷水 。不要弄破水泡 。  
水火烫伤可分为一度烫伤(红斑性,皮肤变红,并有火辣辣的刺痛感),二度烫伤(水泡性,患处产生水泡),三度烫伤(坏死性,皮肤剥落) 。对局部较小面积轻度烫伤,可在家中施治,在清洁创面后,可外涂京万红、美宝润湿烧伤膏等 。对大面积烫伤,宜尽早送医院治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