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上个世纪80年代初 , 我国开始实施严格的一胎化生育政策 。如今 , 一批80后的青年男女逐步进入婚育阶段 。根据相关政策 , 夫妻双方皆为独生子女可生二胎 。尝试过“一家一个孩儿”的孤独 , 80后“双独”父母们是否会就此选择要两个宝宝?
■状况——
“双独”父母申请二胎的少
1月12日 , 采访人员从兴庆区计生委了解到 , 2009年该区有800多对夫妻申请二胎指标 , 今年伊始 , 申请二胎指标的夫妻又增加了300多对 , 其中80后占到相当大的比例 。然而 , 他们中绝大部分来自农村 , 或是少数民族 , 80后“双独”夫妻寥寥无几 。
在文化街街道办事处 , 采访人员发现 , 2009年有近30对夫妻申请二胎指标 , 而80后“双独”夫妻仅有一对 。“早在2003年就出台了夫妻双方皆为独生子女可生二胎的政策 , 但当时符合‘双独’条件的家庭并不多 。当下虽然‘双独’夫妇增多了 , 但是因为经济压力等原因 , 大部分80后‘双独’夫妻都拒生二胎 。”办事处工作人员马晓燕说 。
■反方——
不敢生二胎 , 生得起养不起
今年30岁的冯瑞已经有了一个两岁的女儿 , 他觉得生二胎所要面对的经济压力非常大 。冯瑞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 , 自己和妻子月收入共计4000元左右 , 除去每月1300多元的房贷 , 还有2700多元 , 孩子每月喝四罐奶粉 , 就要500元左右 , 加上穿衣、玩具、看病钱 , 一个月下来就要1000元左右 , 夫妻俩每个月的生活费只剩1700多元 , “以后还要上学、上兴趣班 , 哪样都离不开钱 , 我姐的孩子刚6岁 , 每周学习钢琴就要花一两百元 , 我父母养我到大学毕业花了10万元 , 到我的孩子估计要翻好几倍 。”
此外 , “养儿防老”观念的转变也使不少80后“双独”夫妻对生二胎说“不” 。“女儿出生以来 , 吃、穿、住、行都是父母在照顾 , 我们根本无暇分身 , 再要一个孩子 , 无非是给父母又压上一座大山 。”小学教师张红说 , 过去生二胎多是为了要儿子 , 如今生儿生女都一样 , 社会养老体系逐渐完善 , 没有了“养儿防老”的顾虑 , 到不如生一个“优”着养 。
■正方——
生二胎 , 让孩子不再孤独
虽然大多数80后“双独”夫妻放弃了生二胎的权利 , 但是也有少数80后“双独”夫妻愿意生二胎 , 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王敏就是其中一位 。
王敏说 , 自己从小就羡慕姑姑家的两个孩子 , 干什么都一起 。现在自己的儿子6岁了 , 一个人在家时 , 总是闷闷的 , 但是和小朋友在一起时就像变了一个人 , 特别活泼 , “我知道那种孤独 , 所以想再生一个孩子 , 不让他重复我的痛苦 。”
在王敏看来 , 生二胎不仅可以解除独生子女的孤独 , 更能培养孩子的品格 。“上大学的时候 , 一个宿舍6个人住 , 因为不想住上铺 , 就要和舍友换铺 , 人家不换 , 自己觉得很委屈 , 大吵了一架 。”独生子女家庭 , 长辈把所有心血都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 , 什么都给最好的 , 百事顺着 , 容易养成孩子自负、自我为中心等等许多缺点 , 所以她想生二胎 , 就是要让孩子在成长中学会包容、谦让、分享等好的品格 。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