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陵泉准确位置找法

1.阴陵泉穴在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  
阴陵泉穴解析:  
(1)阴陵泉 。阴,水也 。陵,土丘也 。泉,水泉穴也 。该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 。本穴物质为地机穴流来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积,水液溢出,脾土物质沉积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状,故名 。阴陵名意同阴陵泉 。  
(2)脾经合穴 。合,会合也 。本穴为脾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会合之处,故为脾经合穴 。  
(3)本穴属水 。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所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物质为脾经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对外输出的是地部水液,与脾经本身的湿热气血相比,本穴的外传之液体现了水的阴寒润下特性,故其属水 。  
附注:足太阴经所人为“合” 。  
阴陵泉穴意义:脾经气血在此会合 。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和地部经水以及由脾土蒸发的气态物 。  
运行规律:脾土微粒沉积穴周,经水由本穴渗入地之地部,气态物则循脾经上行 。  
功能作用:排渗脾湿 。  
阴陵泉穴主治疾病:  
腹胀,腹痛,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  
膝盖疼痛、晕眩、腹水、食欲不振、腰腿痛、尿闭、尿失禁、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附件炎等 。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  
〖人体穴位配伍〗 配肝俞、至阳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 。  
〖刺灸法〗 直刺  
1~2寸 。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  
取穴方法:  
取该穴位的时候,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  
〖生理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  
与阴陵泉穴相关经络穴位  

阴陵泉准确位置找法
  
文章插图  
肓门穴  
  
【阴陵泉准确位置找法】滑肉门穴  
阴陵泉准确位置找法
  
文章插图  
颅息穴  
阴陵泉准确位置找法
  
文章插图  
秩边穴  
  
水道穴  
2.阴陵泉穴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阴陵泉准确位置找法
  
文章插图  
阴陵泉,经穴名 。出《灵枢.热病》 。属足太阴脾经 。合(水)穴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  
一法“取曲膝之横纹尖头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有胫神经,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深层有胫后动、静脉 。主治腹胀,水肿,黄疸,泄泻,小便不利或失禁,遗精,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膝胫酸痛等 。  
直刺1-1.5寸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定位】  
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  
阴陵泉穴【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  
【主治】  
①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 。  
②膝痛 。  
【操作】  
直刺1~2寸 。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阴道炎、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