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它不光来自于任脉上部经脉的冷降之水,还有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经的冷降水液,故为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
附注: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
中脘穴意义: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 。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
运行规律:循任脉下行 。
功能作用: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 。
中脘穴主治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 。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
胃脘痛,呃逆,翻胃,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
〖人体穴位配伍〗 配百会穴、足三里穴、神门穴治失眠、脏躁;配膻中穴、天突穴、丰隆穴治哮喘;配梁丘穴、下巨虚穴治急性胃肠炎;配肝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公孙穴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配上脘穴、梁门穴(电针20分钟)治胆道蛔虫症;配阳池穴、胞门、子户(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配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百会穴治胃下垂 。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
〖治法〗寒则补之留针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
取穴方法:
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解剖位置〗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胃幽门穴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布有第七、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
与中脘穴相关经络穴位

文章插图
头维穴

文章插图
承灵穴

文章插图
天溪穴

文章插图
玉枕穴

文章插图
云门穴
3.请问中脘、内关、足三里在哪部位?
中脘,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 。别名上纪、太仓、胃脘 。属任脉 。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 。胃之募穴 。
八会穴之腑会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
中上4寸 。布有第七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腹壁上动、静脉 。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 。
直刺1-1.5寸 。艾炷
灸5-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灵枢·经脉》,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直刺0.5~1寸 。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
- 你在喝醉之后是怎么醒酒的 过量饮酒的穴位按摩解酒
- 三叉穴在哪里 董氏奇穴治疗带状疱疹
- 刮痧拔罐和艾灸的好处有哪些 天突穴痛艾灸做那
- 虚汗最怕一个穴位吗 脾虚自汗针灸穴位
- 治疗糖尿病穴位有哪些 糖尿病中药贴敷部位
- 夏天如何艾灸 艾灸的穴位图
- 血压高按摩什么穴位 降血压有四个特效穴位
- 吃什么可以止疼 自己按摩如何丰太阳穴
- 按摩***时会痒正常吗 乳腺癌推拿穴位图
- 上眼皮水肿怎么办 眼睑水肿中医用什么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