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我们的身体教案反思

  

中班社会我们的身体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中班社会我们的身体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教学意图,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活动延伸,教学反思等内容,了解自己身体能活动的一些部位,对身体感兴趣,知道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社会活动课,快来看看我们的身体教案吧 。  
教学意图:  
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 。中班孩子的活动量和活动内容,显然要比小班孩子大而多,孩子对自己身体的兴趣,以及对自己生命的信心,也开始萌芽 。于是设计了这个活动《我们的身体》,通过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充分运用幼儿已有的经验,让幼儿探索身体会动的秘密,原来是关节在动,从而使幼儿在自然状态下接受“关节”这一概念 。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身体能活动的一些部位,对身体感兴趣 。  
2、知道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 。  
3、在大胆探索、自我发现的活动中,增强活动兴趣,提高合作能力,体验愉快情绪 。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  
教学准备:  
纸偶娃娃,人物动、静活动图片,如跳舞、织毛衣、踢足球等,记号笔等 。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自身探索,感知身体多个地方能动 。  
教学难点:  
认识关节这一新名词 。  
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木头人”  
——孩子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动的,老师正好作小结 。  
老师(小结):人不动是很难受的,因为我们都是有生命的 。  
二、跟着音乐动一动  
——让灵动的身体与前一个活动“木头人"形成鲜明的比较 。  
三、说说:人有哪些活动  
老师:跳舞是一种活动 。(出示图片)她在干什么?织毛衣是一种活动 。(出示图片)踢足球也是一种活动 。你们知道,人还有哪些活动呢?  
——了解人的许多活动,感受生命的丰富 。  
四、说一说:身体的哪些部位能动  
人们怎么会有那么多活动呢?是因为人的身体的许多部位能动 。  
1、边动边记录:你的身体有哪些地方会动的?  
——记录在纸宝宝上 。  
2、讲讲哪些地方能动,讨论:  
这个地方能动使我们可以做什么事情呢?  
如果不会动会怎么样?  
这里会生什么病?  
——通过“能动”和“不能动"的比较(在感受不会动时,可以请 孩子尝试不动某部位,做一件事,可以有这样的指导语“瞧,不动不行吧”、“动了才方便呢"等等),感受活动部位,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  
3、介绍骨折、脱臼 。  
——与生活保健相融合,如果能与本班孩子的健康情况相结合则更好 。  
五、我们身体会动的地方还很多,我们以后慢慢去发现  
【中班社会我们的身体教案反思】——这个活动还没有完,因为事实上,孩子对自己身体的发现 还没有停止,可以在教室挂本本子,供孩子进行专题记录 。  
活动延伸:  
我们身上除了这些能看得见的地方可以动,在看不见的身体里面也有会动的地方 。下课后请你们去找一找,把你的发现和你的朋友分享一下!  
教学反思:  
幼儿在寻找会动的关节的游戏中,惊喜之态毫无掩饰地表现出来,主动积极地通过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充分反映了同伴间的相互合作之情 。让幼儿在充分自主的活动中主动获得体验,体现了教育要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观念以及“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也体现了教师是幼儿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这一教育理念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