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肝肾是什么意思( 二 )

  
所以,什么是“肝之急”?这是由肝本身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的 。因为肝主疏泄条达,太过不及皆为病,气有余则为过,过则自伤,发而为怒为逆 。再严重点,能侵犯其它脏腑,比如肝木乘脾、或者木火刑金诸证,这就是“急” 。  
而“甘以缓之”的本质,就在于调中实脾 。医圣张仲景曾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通过强健脾土,从而达到抑木的目的,此也是不治而治之之法,故曰“柔能制刚” 。而张仲景的甘麦大枣汤,对妇人的脏燥一证,正是“甘以缓之”之意 。  
2、辛补肝: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什么是补泻?李中梓提到“违其性则苦,遂其性则欲,本脏所恶,即名为泻,本脏所喜,即名为补” 。  
所以,内经的“补泄”,并非我们现在所说的“补益气血,疏散郁结”,而是根据脏腑本身的气机特点而言 。  
以肝为例,肝木之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散之,则条达,辛能散,故食辛以散之,就是遂了肝的本性,所以为补;反其性则泻,肝木喜辛散而恶酸收,所以辛为补而酸为泻 。如果以为补泻就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意思,则与《内经》的原意相悖了 。  
同时,补肝用到的细辛,实际上,细辛的用途主要有两种:  
一是用治阴寒内盛,寒痰蕴肺之证;二是与黄柏、黄连等相配治风火牙痛、口腔溃疡,即宗《内经》郁而发之之旨 。  
很多人对“郁火”之意不明,其实,结合细辛“补肝”,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了 。实际上,很多的肝郁气滞之证,为何会用到桂枝、肉桂、薄荷之类?正是五脏五味补泄理论的指导下的实际运用 。  
3、酸泻(泄)肝:  
【滋补肝肾是什么意思】酸味的药食,能泄肝 。请注意,这里不是“泻”而是“泄”,也就是和肝本身的“调达”相反的一种作用 。酸涩之品多收敛之性,对肝经气机的影响也是“反调达”的 。所以,酸味的药食有“泄肝”之功 。  
【妈育儿网独*家使♀用,转载请联系本站网管!】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