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感|2-4岁孩子为啥这么“无理取闹”?Ta正处于秩序敏感期!( 二 )

  
四、秩序敏感期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它对孩子的成长是有价值的。  
1. 秩序感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幼儿还比较弱小,他们需要熟悉的环境,这样才更有安全感。孩子若去到一个陌生地方,会比较胆小,不敢行动。慢慢熟悉环境后,胆子才大一点,才有了安全感。  
2. 秩序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基础。  
幼儿正是在秩序感的帮助下,慢慢认识世界,跟周围的环境和人互动,探索世界。为以后的成长打下了基础。  
3. 秩序感帮助培养孩子的生活条理性。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科学的生活作息规律;培养孩子的物品归属意识;培养孩子的物品归位意识;布置和维护整洁有序的家庭环境。这样,孩子更容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秩序感|2-4岁孩子为啥这么“无理取闹”?Ta正处于秩序敏感期!  
文章插图  
  
五、家长应该怎样养育正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  
在了解了孩子对秩序的基本要求之后,作为家长,怎样更好地养育正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呢?  
1. 尽量满足孩子对秩序感的需求  
孩子看似“无理取闹”的行为,需要我们家长的理解和耐心的回应。我们不应该对孩子的看似“不当”行为进行责备,应该满足孩子的适当需求。鼓励孩子充分发挥自主性,大胆探索世界,勇敢与周围的人和环境互动。  
2. 尽量不频繁改变孩子的养育环境和主要养育人  
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孩子的养育环境和主要养育人可能会改变。例如,妈妈产假后要上班了,频繁更换保姆,外婆和奶奶轮流照顾,频繁更换居住房屋,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孩子产生稳定的秩序感体验,不利于安全感的建立。  
3. 建立科学的生活作息规律  
既然秩序敏感期在幼儿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不防利于它帮助孩子建立科学的生活作息规律,奠定今后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有利于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  
4. 创造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  
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很乐意维护原来的家居环境,不如借机引导孩子自己收拾玩具,物归原位,摆放有序,让孩子养成及时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5. 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  
2-4岁的孩子一般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这是因为他们有初步的物权意识。家长不能责备孩子不善于分享,而是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当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去交换和分享玩具,但不能勉强。这样,孩子长大后不会随意拿别人的东西,也会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6. 引导孩子用言语表达  
2-4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学说话,家长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用言语表达出来了。  
例如:“宝宝是要自己开门吗?来跟着妈妈说:妈妈,我来开门。”“你不喜欢自己的玩具被哥哥拿走,是吗?跟哥哥说:哥哥,这是我的玩具。我玩完后再给你玩。”  
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孩子会认识到“自我”和“他人”的区别,孩子会从以完全“自我为中心”,过渡到原来除了“我”之外还有他人。这需要一个过程。  
请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呵护孩子的“秩序敏感期”。这样,他不焦躁,你不烦躁,他好、你好、大家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