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之「不成熟的熊」

本文为2021年8月4日马学红老师在视频号「芭学园育儿课堂」直播内容 。 马老师的闺蜜们自发把直播内容转成了文字 。   
熊孩子的具体行为表现和背后原因 , 内容比较长 , 我们来连载分享 。 本文为连载第一篇 。   
如何管教熊孩子  
主播:马学红  
理稿:闫慧静  
校稿:于祝华、刘一旸  
“熊孩子” , 想必作为家长的你见过很多 , 也会在某个时刻把自己的娃定义为“熊孩子” 。   
但是 , 到底怎样才是熊孩子?为什么会有熊孩子?如何管教熊孩子?  
让我们带着这三个疑问走进马学红老师的直播间 , 从中寻找答案 。   
什么是熊孩子?百度答道:常形容调皮的孩子 , 岁数小不懂事 , 无法无天 , 并且暂时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 带有贬义 。   
但是 , 深入思考就会发现这个定义不完全准确 , 熊孩子不只会发生在岁数小的小朋友中间 , 小学生、初中生中也会存在熊孩子 。   
所以对于熊孩子的界定有几个关键词:  
1.不分年龄段  
2.暂时没有受到良好家庭教育  
3.具有破坏性行为  
为何会有熊孩子?  
熊孩子出现的常见原因有三个:  
?不成熟  
?缺乏界限  
?低自尊  
那么我们分别来看看这三个原因下熊孩子的具体表现:  
一、不成熟的“熊”  
包括心智不成熟和身体不成熟 。   
熊孩子之「不成熟的熊」】最大的特点是你的孩子不是有意为之 , 大部分的熊行为是他们为了发展 。   
比如:2岁的娃娃要帮妈妈端水杯 , 结果不小心洒了甚至把水杯摔了 , 他不是故意想破坏 , 但是却造成了破坏性后果 。   
原因就是因为他身体还不成熟 , 可能他的力量不够 。   
再比如马老师小时候好心帮两只小鸡仔洗澡 , 结果把它们送上了西天 。   
导致这种后果发生的原因是心智还不成熟 , 马老师不知道小鸡不会游泳 , 不知道小鸡在水里扑腾是因为不舒服 。   
但也正是因为这个事情让马老师学习到了:哦 , 原来我这样给小鸡洗澡是会让小鸡死掉的 , 也是会让奶奶生气的 。 这就是儿童的一种发展 。   
所以说 , 由于这两部分「身体不成熟和心智不成熟」 , 造成了儿童不会把周边所有事物的信息综合在一起 , 经过分析之后再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   
因为没有这个能力 , 所以他们做事情不是经过分析之后再做 , 他们是先做 , 做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了 , 长了经验以后才具备分析能力 。   
对于我们成人 , 我们会在做事情之前 , 事先把可能会发生的在大脑里面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 , 借助已有经验来规避种种风险 , 然后再去做 。   
儿童是只要想到了就去做 , 做的过程中栽跟头了 , 撞南墙了 , 出现错误了 , 从而吸收经验 。 这些经验吸收的多了以后 , 才具备我们成人这种“放电影”的能力 。   
所以说 , 如果不让孩子在童年时有那么多犯错机会的话 , 他将来长大了以后 , 脑袋里头就没有那么多的场景和经验 , 来支持他去做相关事务综合信息的运算 。   
接下来 , 我给大家放一张图片 , 看一看什么是「由于孩子的不成熟造成的熊行为」 。   
熊孩子之「不成熟的熊」  
文章图片  
我们看到 , 两个孩子在拿一个小盆泡脚 , 他们拿什么在泡脚呢?我们综合相关的因素 , 看到边上放着一盒已经被倒掉一大半的奶粉罐 , 两个孩子非常悠闲地把脚放在里面 。   
为什么这两个孩子会做这样的事情?  
是的 , 因为心智不成熟 , 外加他们在探索 , 他们在发展 , 所以他们出现了这样的行为 。   
而孩子出现了什么样的行为 , 说明他的生活中具备他可以模仿的这样的元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