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的腿部发育渐趋强壮,他就已经跃跃欲试准备直立行走了;然而更多时候是父母或者监护人的“一厢情愿” 。在宝宝自然行走的发展历程中,先爬再走更有利 。那么,宝宝过早学步有哪些不利影响?我们如何扬长避短?
专家建议爸爸妈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针对宝宝学习走路的特点,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使宝宝的“第一次”独立行走更顺利:应该多陪伴宝宝进行独立的训练,培养自己和宝宝的勇气;要做足必要的安全措施,爸爸妈妈更应该在宝宝身后保护,尽量避免磕碰;在帮助宝宝练习走路时,爸爸妈妈可以用一些色彩鲜艳的玩具来引导宝宝,激发宝宝独立行走的兴趣 。

文章插图
当然,全方位的营养是宝宝大动作发育中最重要的生理基础中国营养学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6-12个月的宝宝,建议每天应首先保证600ml-800ml的奶量,而对于1-3岁的宝宝,可继续给予母乳喂养直到2岁(24月龄),或每日给予不少于相当于350ml液态奶的幼儿配方奶粉,但是不宜直接喂给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或大豆蛋白粉等 。此外,宝宝还需要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钙质、胡萝卜素和核苷酸等,帮助宝宝生长发育、骨骼强健、增强免疫力 。当然,爸爸妈妈一定要为宝宝选择适合的配方奶粉,而优质可靠的奶源、全面均衡的营养是尤其重要的 。
那么,不光宝宝腿脚的肌肉得不到锻炼,脑子思维能力也会受到影响,于健康成长没有帮助 。
我们都知道,人所有的活动都是由大脑这个指挥中心指挥的,它拥有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传递信号和发布命令 。但刚出生的宝宝脑指挥中心是不会指挥的,因为他们大脑中神经元之间还缺乏有效连接 。而这种连接(神经元长出触须,向邻近的神经元伸去并互相缠绕)需要依靠宝宝通过眼看、耳听、皮肤触碰、舌头品尝、鼻子闻嗅等过程(医学上称感觉统合过程)逐步实现 。缠绕越多,脑中的各种信号路径就越发达,大脑功能越强 。大脑传导网络的健全和大脑功能的提高是随着宝宝的运动按顺序一步步发展的,我们不能消极等待 。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一些进入小学后的宝宝表现出来的情绪不稳定,固执、有侵略性、有挫折感、难适应学习环境、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持久地干一件事情,不能长时间坐着、身体动来动去等等,与婴儿期缺乏有效自主活动有一定关系 。我们应该大胆地让宝宝自己走 。
您可以继续阅读本篇:婴儿学步期的七项注意
【宝宝早学步 如何避免O型腿】 三、宝宝学步 穿软底鞋好
- 2岁宝宝怎样吃鳕鱼 一岁宝宝吃鳕鱼的做法
- 宝宝感冒了的话可以煮鸡蛋吃嘛 感冒期间饮食吃什么好
- 给宝宝要不要贴退烧贴呢 退热贴腋下动脉位置图
- 把起床闹钟定在几点比较好 早上几点跑步最好
- 腊八节的腊|蚂蚁庄园腊八节的腊最早是一种 小课堂12月30日答案
- 腊八节|腊八节的腊最早是一种什么 蚂蚁庄园12月30日答案解析
- 你见过一个人办事狠能狠到什么程度 宝宝咳嗽能吃乌鸡肉吗
- 怎样正确进行提运动 锻炼治早迣简单快速的方法
- 喉癌的5大早期症状是什么 喉咙疼了两个月是癌吗
- 发现自己怀孕了怎么办 少女早孕怎么办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