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疾病疫苗

一、 疾病简介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经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在人畜间流行 。常累及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重不一,重型患者病死率很高,幸存者常残留有明显的后遗症 。  
乙脑疫苗预防乙脑可收到明显的效果,1960年我国开始使用地鼠肾细胞组织培养灭活疫苗,一直沿用至今 。  
80年代后期,我国又研制成功并使用乙脑减毒活疫苗 。  
90年代末对乙脑减毒活疫苗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并纯化了乙脑减毒活疫苗,减少了副反应 。  
二、灭活疫苗  
用乙脑病毒接种于地鼠肾细胞,培育后至一定浓度收获病毒液,经甲醛灭活,制成疫苗用于预防乙脑 。  
1、接种对象  
⑴乙脑流行地区6月龄~6周岁儿童 。  
⑵由非疫区进入疫区的儿童和成人或旅游者 。  
2、使用方法  
接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  
3、免疫效果  
地鼠肾组织培养灭活疫苗经2针基础免疫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在60%~85% 。次年加强注射后中和抗体滴度上升明显,阳转率可达到90%以上,且可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流行病学效果经大量人群调查,其保护率一般在80%左右 。  
4、接种反应及禁忌症  
⑴接种反应  
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仅个别儿童注射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 。少有发热,一般均在38℃以下 。少数有头晕、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 。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多而增加 。  
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 。此类接种反应多见于反复加强注射的对象,尤以7岁以上儿童加强注射较为多见 。  
⑵禁忌症  
①发热及急性疾病 。  
②严重慢性病 。  
③脑及神经系统疾病 。  
④过敏性疾病,既往对抗生素、疫苗有过敏史者 。  
5、注意事项  
⑴疫苗混浊、变色(变黄)、安瓿有裂纹、有异物者均不可使用 。  
⑵为减少注射时疼痛,在疫苗中加入适量亚硫酸氢钠,疫苗由橘红色变为黄色,即可注射 。  
⑶疫苗注射后在现场休息片刻,以防副反应发生 。  
⑷应备有1:  
1000肾上腺素,以供偶发休克时急救用 。  
⑸我国大部分地区为乙脑流行区,人群隐性感染率很高 。  
10岁以上人群已普遍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故无必要再接种疫苗 。  
6、贮存方法  
流行性乙脑灭活疫苗于2℃~8℃贮运,自效力检定合格之日起有效期2年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疾病疫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