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陆续开学了,校门口又挤满了接送孩子的家长 。

文章插图
老李是个开明的父亲,与儿子关系平等,可这几天却在亲子关系上出了问题 。“年前雾霾严重,我生怕儿子路上不安全,想接送他上下学,可儿子坚决不同意,反应很强烈,让我不知所措 。”老李的儿子小洋也一肚子委屈:“我一直跟几个同学骑自行车上下学,路上说说笑笑,挺开心的,可老爸非要接送我,让我跟哥们都疏远了,还老被嘲笑是‘奶娃子’,真丢脸 。”
一项调查显示,85%的家长会亲自或找人代为接送孩子,因接送影响工作的家长达83% 。可见,接送孩子其实是许多家长的负担 。近日,采访人员在北京市朝阳区几所学校门前随机采访后发现,大多数人接送孩子是出于安全考虑;也有人担心给孩子太多自由时间,会滋生他们早恋、去网吧等不良行为;还有人平时没时间陪孩子,心怀亏欠感,所以把接送作为尽责任、弥补愧疚感的补偿行为 。对此,广东省社会医学研究会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健文认为,在这些原因背后,其实反映了家长对孩子独立能力的不信任,担心他们处理不好上下学路上的状况,这种心态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还容易阻碍他们的社交能力 。
青春期时,孩子会下意识地追寻独立的内心诉求,这一诉求最早表现为独自上下学,家长没有节制的接送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需要建立更多家庭以外的社会关系,与同学结伴而行有助于孩子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使他们在学校的生活不会孤单 。上下学是孩子接触社会、学习和实践道德准则的过程,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 。比如,骑自行车时,孩子能学到礼让三先等美德;乘地铁或公交时,他们能自觉让座,学会在拥挤中保持微笑 。此外,对于中学生来说,同龄人的影响力逐渐超过家长 。在他们的圈子里,任何形式的依赖父母或关怀过度都会被耻笑 。
【“中国式接送”阻碍孩子成长】 孩子总要成长,家长不可能呵护他们一生,因此,马健文呼吁家长要敢于“放手”,这既是对孩子能力的信任,也给了他们成长的机会,有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当然,父母需要教会孩子处理与克服可能遇到的危险与困难的方法 。如果实在不放心,家长不妨帮孩子在小区里找到同路人,让几个孩子结伴同行 。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如连日雨雪、雾霾天等,可以与其他家长商量,轮流接送,既节省了时间和资源,又保证了孩子的交流 。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