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专家曲凤媛|孩子这些改不了的“坏毛病”,家长不要不当回事

【儿科专家曲凤媛|孩子这些改不了的“坏毛病”,家长不要不当回事】儿科专家曲凤媛|孩子这些改不了的“坏毛病”,家长不要不当回事  
  
文章图片  
  
儿科专家曲凤媛|孩子这些改不了的“坏毛病”,家长不要不当回事  

孩子总喜欢眨眼睛、噘嘴巴“小动作”没完没了 , 感冒好了 , 还总是清嗓子当心:这是病 , 得治!提醒家长:如果孩子控制不住做“鬼脸” , 要考虑可能是抽动症 。  
  
病初 , 不少家长和医生往往忽略 , 误以为是眼病、喉病而看五官科 , 延误了病情;也有的家长认为这些动作只是“坏习惯” , 待孩子长大自然痊愈;还有的家长或医生把这种抽动症和“小儿多动症”混为一谈 。 这都是错误的 。  
抽动症的症状常误认为是“调皮”有的孩子持续一两个月就消失了 , 但有的可能数月或一两年后复发 , 抽动可能在同一部位 , 也可能换部位 , 表现为甩手、挺胸、跺脚等 。 但当孩子注意力集中时抽动会减少 , 睡眠时抽动消失 。 有的父母由此推断认为是孩子调皮 , 而采取打骂方式教育 , 使得抽动症状不但不消失 , 反而更频繁发作 。  
但是提醒家长 , 如果孩子病情持续已经超过一年了 , 那么病情可能比较严重 , 要立刻就医 。 由于症状类似 , 很多人把抽动症和多动症联系在一起 , 其实二者有相似之处 , 但是又有不同 。 得了抽动症的孩子 , 可能会并发多动症 , 但是得了多动症的孩子是很少有抽动现象的 。  
  
儿童抽动症是很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 , 而且也让家长担心 , 一般来说 , 抽动症患儿不治疗是很难恢复到正常的 。 很多家长以为抽动症不需要治疗 , 以为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会逐渐自愈 。 往往耽误的最佳干预时期 , 带来更多的困扰 。 抽动症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 患儿是很难自愈的 。  
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 , 其实是一个很耗神的事情:画面的不停切换 , 声色斑斓 , 这些信息在不停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 像是将人往画面中裹挟 。 孩子看电视时 , 全神贯注 , 叫他是没有反应的 , 你让他回神 , 他得过一会儿 。 小孩子精气神本来是很足的 , 但是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 , 对精神的耗伤是很快速的 , 所以 , 对于小孩子我们需要注意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 。  
  
当然 , 还要多带孩子来到户外 , 亲近大自然 。 4-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做各种动作的身体功能已基本完善 , 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 , 培养他们对某种体育活动的热爱 , 比如骑自行车、溜冰、游泳、滑板等 。 6-18岁以下保证每天至少活动60分钟中等强度以上的身体活动 , 其中每周至少3次高强度的身体活动 , 包括抗阻力运动和骨质增强型运动 ,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