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在2000年进入老年型社会,预计2050年老年人口会超过4亿 。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包括劳动力资源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不利于国际竞争以及社会保险基金入不敷出等 。但若据此得出"生育率需要大幅提高"等结论,则是草率的 。

文章插图
我国不同于发达国家,我们要继续控制人口,而不是鼓励生育 。当务之急是争取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条件下,实现老龄化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
要看到稳定低生育水平有利的一面,例如:1978~2000年我国少生了4亿多人口,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少儿抚养比下降,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少生优育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和劳动生产率;育儿负担减轻,有利于增加妇女的就业和养老保险的参与率;未来育龄妇女减少,有利于继续减缓人口增速;未来人口的数量和比重稳定,年龄结构趋于合理,有利于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 。
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可以有多种出路--
提高劳动年龄上限 。如果把劳动年龄上限从现在的59岁逐步提高到64岁,会释放出一部分劳动人口 。这使缴纳养老保险金的劳动人口增加,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口减少,为养老基金开源节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
提高人口质量 。劳动力资源不仅与数量有关,在现代社会更与质量密切相关 。马克思说,能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力"具有较高的价值……在同样长的时间内物化为较多的价值"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才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牛文元教授认为:人力资源可分为体能、技能和智能,三者对国家的贡献之比是1:10:100 。也就是说一个教授或科学家的产出是一个体力劳动者的100倍 。
发展高科技 。解决老龄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发展经济的最大动力是发展高科技 。1994年美国《商业周刊》一篇题为《日趋增多的老年人为何没有拖跨美国》的文章引用了美国全国老龄问题研究所理查德?苏茨曼的观点:"经济增长率远比人口老龄化问题重要得多 。美国发展高科技所带来的经济高增长率在减轻人口老化的压力方面很有作为 。"
重视非劳动年龄人口就业 。劳动力没有一成不变的年龄上下限,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仍然是劳动力 。2000年我国有4000多万"银发大军""退而不休",这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
【熊必俊:“少生优育”过时了吗】 由此可见,解决老龄化的问题并不等同于提高生育率,而是要着眼于人力资本包括老年人力资本的开发 。我们制定人口政策,不能因为这头遇到些问题,就立刻跑到另一头去 。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