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滥用抗菌素,其害大于细菌

专家指出:大多数儿童发热不需用抗菌素  
  

儿童滥用抗菌素,其害大于细菌
  
文章插图  
十一黄金周,沈女士的四岁女儿芊芊在旅途中感染风寒,并有发热、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症状 。沈女士随即给孩子服用了自备的抗菌素,但女儿的症状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出现皮疹 。沈女士急急将小孩送往医院 。医生检查后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和药疹,并给予退热、止咳化痰和抗过敏等处理,但没有开任何抗菌素 。对此,沈女士百思不得其解:孩子都发热了,医生也不开消炎药,靠不靠谱?  
“呼吸道感染是小儿中最常见的疾病,居儿科门诊就诊人数的首位 。从目前用药的情况来看,很多家长习惯于用抗菌素治疗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南方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孙树梅告诉采访人员,儿童一年内可患感冒多次,有一成的孩子会反复呼吸道感染,“若一感冒就吊针,一咳嗽就吃消炎药,会导致耐药性,反而越治越难治” 。  
现状  
儿童发烧  
多会吊针  
“没有细菌感染的证据使用抗菌素、抗菌药物,这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 。”孙树梅告诉采访人员,“事实上,儿童的上呼吸道感染90%为病毒等感染,下呼吸道感染中也有许多是病毒感染,如果没有并发症,不恰当使用抗菌素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容易导致正常菌群紊乱,增加毒副作用及耐药性 。”  
孙树梅表示,近年来,各大医院儿科门诊使用抗菌素输液人数明显增加,其中的大部分原因是家长担心孩子“病情进展”或希望“尽快好转”而要求医生输液,认为“不输液效果就不好”,结果不仅仅是导致医疗费用增加,更严重的是耐药性增多 。  
数据  
抗菌素使用率  
中国远超英美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深圳指出,普通的发热感冒,大概90%以上的患者都会用抗菌素、抗菌药物(又称抗生素),但实际上,这些病60%到70%根本不需要用抗菌素 。  
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中国,有1/2的儿童一旦出现咳嗽、流鼻涕等症状,父母首先想到的就是使用抗菌素 。就整个国家来说,有50%的人生病时使用抗菌素,事实上,可能只有25%的患者真正需要抗菌素 。而西方发达国家,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率为30%,美国是20%、英国是22% 。在美国,孩子一般常见的发热,医师只会让患儿多喝白开水、多休息,让家长尽量使用物理方法降温,没有感染指征是不处方抗菌素的 。  
建议  
服用抗菌素  
严格遵医嘱  
据介绍,我国目前已有60%~70%的细菌出现不同程度的抗菌素、抗菌药物耐药现象 。  
“滥用”不是简单地指“多用”,自行“减服”、“停服”或“不按时服”也是滥用的一种表现 。孙树梅说,抗菌素一般的服用周期最短时是48~72小时,在这个周期内即使炎症有所缓解,也要继续服药,以确保杀死病原体 。如果随便停药就意味着给了细菌重新生长的机会,几次三番后细菌就会越来越强壮,这时出现耐药的概率比较大 。  
此外,不少家长往往凭自身经验,把成人用的抗菌素给孩子吃,而实际上,有些成人服用的抗菌药物用于儿童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四环素、喹诺同类药物等 。  
■专家提醒  
正确使用抗菌素  
3要点  
1、凡无细菌感染征象又无并发症的上呼吸道感染尽量不用;  
2、能用一种药就不联合用几种药;  
3、能口服的尽量不要静脉注射 。  
孙树梅提醒,抗菌素必须严格遵医嘱服用,医生嘱咐一天吃三次药,不等于早、中、晚饭后各一次,而是应该每8小时服用一次 。如果两次服药时间间隔太近,会造成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太高,可能会导致肝肾功能损伤;而间隔太远,血液中药物浓度不够,对细菌的杀灭作用就会减弱,同样会产生耐药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