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饮食需注意哪些事项

  
【学龄前儿童饮食需注意哪些事项】宝宝到了学龄前阶段,这是就不再和幼儿期相同了 。在日常饮食上,家长需要多做改变 。  
一、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求  
学龄前这一阶段的儿童(儿童食品),器官迅速发育,腿长得很长,需要足够的蛋白质(蛋白质食品)供给;矿物质钙(钙食品)、磷、铁(铁食品)、锌、碘及其它微量元素(微量元素食品)有利于骨骼的发育、血细胞的形成及机体各部分的代谢 。为满足骨骼发育,钙的供应量每天要在800毫克,高于成人的供应量;铁的供给量每天为10毫克 。  
营养专家都提倡:从儿童阶段开始,节制盐的摄入量,避免吃太咸的食物 。  
对5岁以上的儿童来说,维生素族,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的需求量相较幼儿也大得多,都接近成人标准 。但儿童的胃容量比成人小,营养要求比成人高,为达到此目的,增加餐饮,并使早餐在整日总量的比例中不少于四分之一,同时注意食物的精度和质量以及有良好的进食环境是大原则 。  
有的营养专家认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给学龄前儿童服用合适的制剂,如矿物盐、维生素(维生素食品)A及D等 。或由专业营养师为孩子配制营养均衡的午餐,以便这阶段的儿童营养需求能有效保证 。主要方法是将一天三顿主食做好而避免零食和偏食,如两顿饭之间的间隔太长时,可以有规律地给予少量小食 。糖对儿童的味觉特别有吸引力,尤其是幼儿(幼儿食品) 。  
在进食量或胃口不理想的情况下,特别需要节制,以免影响正常的食欲 。甜品宜放在餐后,而不是餐前 。  
另一种情况是:父母按照过去的印象,特别是孩子3岁前身高体重增长快的概念来对待7岁前后的孩子,总认为孩子吃少了,于是进食有时是强迫的、被动的,有时又是连哄带骗的 。有时父母不顾食物的营养价值,只要孩子肯吃,特别是零食,一律尽量满足 。这可能造成两种后果:  
一是孩子挑食和胃肠道消化(消化食品)能力紊乱,主要食物减少,发育不佳;另一种情况是摄入过多营养,甚至有发生儿童肥胖症的危险,而且坏的饮食习惯一旦形成,需要耐心加以纠正 。  
以下几点注意事项,家长需要特别关注 。  
二、学龄前儿童饮食注意事项  
1、合理安排饮食,一日三餐加1~2次点心,定时、定点、定量用餐;  
2、饭前不吃糖果、不饮汽水等零食和饮料;  
3、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吃饭前不做剧烈运动;  
4、养成自己吃饭的习惯,让孩子自己使用筷、匙,既可增加孩子进食的兴趣,又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  
5、吃饭时专心,不边看电视或边玩边吃;  
6、吃饭应细嚼慢咽,但也不能拖延时间,最好能在30分钟内吃完;  
7、不要一次给孩子盛太多的饭菜,先少盛,吃完后再添,以免养成剩菜、剩饭的习惯;  
8、不要吃一口饭喝一口水或经常吃汤泡饭,这样容易稀释消化液,影响消化与吸收;  
9、不挑食、不偏食,在许可范围内允许孩子选择食物;  
10、不宜用食物作为奖励,避免诱导孩子对某种食物产生偏好 。家长和看护人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行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