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孩子胆小怕黑,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

小孩子睡觉时怕黑,要开灯睡觉,还有的严重的孩子晚上一定要和父母睡才能睡得着,对此,很多家长十分头疼,每次要尝试和孩子分房睡,孩子都会特别抗拒。其实,小孩子怕黑是很正常的,很多孩子都是天生怕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就一定要和孩子一起睡,或者一定开灯睡觉,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安全感,逐渐让孩子适应独睡。  
妈妈|孩子胆小怕黑,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  
文章插图  
一、孩子怕黑的原因:  
1、孩子怕黑,怕鬼怪,基本上都是出自一种叫做“泛灵心理”的独特心理现象。所谓泛灵心理,指的就是孩子通过想象,把所有事物都视为和人一样的,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心理倾向。如果孩子平日经常接收到来自成年人世界的恐惧信息,比如说,有些父母经常用妖魔鬼怪来恐吓、威胁孩子,就会使情绪尚不稳定的孩子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把黑暗看作一个装有恐怖事物的容器。  
2、孩子缺乏安全感。“安全感”一词起源于母婴时期孩子对妈妈的“安全依恋”,就是孩子1岁前,如果妈妈对孩子需求比较敏感,能够有规律地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吃喝拉撒睡,安慰抚触等),就会令孩子对妈妈产生基本的信任感,建立对妈妈的安全依恋,也就是“安全感”。如果家长没有给到孩子足够的陪伴,孩子安全感不足,就会表现出胆小怕黑,粘妈妈的现象。  
妈妈|孩子胆小怕黑,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  
文章插图  
【 妈妈|孩子胆小怕黑,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 3、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触觉敏感。触觉是神经组织最重要的营养,触觉的敏锐程度会影响大脑的辨识能力、身体的灵活及情绪的好坏。所以触觉在人类感觉系统功能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但是,如果孩子是剖腹产,爬行不足,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兄长或小伙伴的爱抚、没有参与大量的户外活动等,导致触觉系统失调,就容易导致触觉学习不足,表现出胆小、爱哭、黏人、怕黑等触觉敏感的现象。具体到怕黑,则主要是由于孩子在黑暗环境中,难以像在明亮环境中那样顺利自如地感知自己的身体,所以会觉得不舒服和缺乏安全感。  
妈妈|孩子胆小怕黑,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  
文章插图  
一般来说小孩子胆小怕黑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几乎每个小孩都曾经遇到过怕黑的情况,这时候需要大人进行悉心的照顾,并且进行正确的指导。小孩子怕黑可以通过大人教育得到改善。那么小孩胆小怕黑怎么办?  
1、“英雄”的故事  
如果孩子怕黑的话,特别是一到傍晚就不敢出门,怎么哄都不出去。这个时候可以给孩子讲一讲英雄的历史故事。可以告诉孩子,一些伟大的英雄都不怕黑的,而且天不怕地不怕,你愿意成为英雄吗?这样可以让孩子懂得黑暗没有什么可怕的,慢慢就可以转变孩子对黑暗的恐惧。让孩子对英雄有一种崇拜的心态,而且也可以提高孩子的自强能力。  
妈妈|孩子胆小怕黑,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  
文章插图  
2、建立态度  
如果宝宝总是怕黑,宝妈们可以想一些小方法帮助孩子改善怕黑的情况。比如说表现的自己很怕黑,很胆小的样子。让宝宝来保护自己,这样时间久了,宝宝们就会有保护妈妈的冲动,这样孩子就不会有怕黑的感觉了。  
3、天黑之后牵着宝贝四处逛逛  
宝宝胆小怕黑,家长们可以试着带孩子晚上的时候出去转转,陪着宝宝。事先可以和宝宝商量一下,问问孩子能不能陪着妈妈一起散步,宝宝同意的话可以牵着宝宝在街上走走,到处逛逛,宝宝有家长陪伴,就不会觉得黑暗很可怕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