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你还在用这些话“吓唬”他?后果可能是……

玩转北京  
自然科普  
外出水壶  
护肤指南  
3.30-4.1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 ,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 宝宝害怕的东西多了起来 。   
拉着宝宝去卧室 , 卧室还没亮灯时 , 宝宝站在门口说什么也不进去 , 连连喊着:“怕!”  
宝宝怎么突然变成了胆小鬼?  
其实不必过于担心 。   
孩子不听话,你还在用这些话“吓唬”他?后果可能是……  
文章图片  
正如树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 每个宝宝的脾气、秉性也各不相同 。   
有的宝宝天生胆大 , 不管是什么新鲜事物 , 伸手就摸 , 张嘴就吃 , 不知危险为何物;  
有的宝宝见到一些以前没遇到的物品 , 就会小心翼翼 , 甚至连看都不愿意看一眼 。   
当你强行将物品摆在他面前的时候 , 他便会大哭起来 。   
但的确 , 有些宝宝的胆小是后天被促成的 , 我们先来看看 , 这些胆大的宝宝是如何变“胆小”的 。   
01  
有过害怕的经历  
小宝宝天性好奇 , 只要他精神状态良好 , 总是喜欢东走走、西转转 。   
家里的每一个摆设都可能成为他的小玩具 , 每一寸空间都可能是他的游戏场 。   
孩子不听话,你还在用这些话“吓唬”他?后果可能是……  
文章图片  
不知不觉 , 他就会遭遇一些危险:  
推推拉拉柜子的抽屉 , 却把小手夹了;  
摸摸爸爸在阳台种植的花 , 却被刺儿扎痛了;  
满屋跑跑颠颠也不看路 , 摔个鼻青脸肿 。   
这些“惨痛”的经历 , 会让小宝宝“吃一堑长一智” , 不再那么莽撞了 。   
于是  
碰见曾经让自己害怕的东西 , 他便会尽量远离 。   
怎么办?  
但其实恐惧感产生后 , 会不太容易消退 , 这会影响孩子未来接受其它事物 。   
当发生这样的情况 ,   
不要急于让宝宝立刻接受他害怕的事物 ,   
可以一点点地尝试 。   
比如他今天心情很好 , 妈妈就可以当着他的面 , 摸摸、抱抱让他害怕的毛绒兔子 , 并用轻柔的语调告诉他:“宝宝 , 你看没事 。 ”  
孩子不听话,你还在用这些话“吓唬”他?后果可能是……  
文章图片  
下一次 , 可以让宝宝离毛绒兔子更近点 。   
慢慢地 , 在妈妈的陪伴下 , 他也敢摸一摸了 。   
需要注意的是 ,   
第一次的接触要有亲人的陪伴 ,   
妈妈的怀抱会让宝宝很有安全感 。   
02  
他生活在限制中  
宝宝的健康安危是家庭中的头等大事 。   
小宝宝不知道什么可以动 , 什么不可以动 , 经常一眨眼的工夫 , 小宝宝就闯祸了 。   
于是 , 宝宝刚要拽衣架 , “别动!”妈妈高分贝的声音和惊恐的表情 , 让宝宝吓了一跳 。   
这也不许 , 那也不能 , 安全保护升级成了行为限制 。   
孩子不听话,你还在用这些话“吓唬”他?后果可能是……  
文章图片  
就这样 , 小宝宝在爸爸妈妈的要求下 , 成了循规蹈矩的胆小宝宝 。   
怎么办?  
尽量消除家中的危险源 , 如:  
将暖水瓶、药品、刀具放在宝宝够不到的地方;  
桌子的棱角包上边;  
电源插口换成安全插口;  
阳台安装上围栏……  
家中留出足够的空间 , 让宝宝自由探索 。   
他可以翻腾书柜、抽抽纸巾 , 甚至穿穿爸爸的拖鞋 。   
无论他在哪里 , 都要有成年人守在他的身边 。   
只要在监护下 , 确保安全 , 很多事都可以让他去尝试 。   
孩子不听话,你还在用这些话“吓唬”他?后果可能是……  
文章图片  
如果他摔倒了、撞头了……只要不严重 , 父母都可以泰然处之:“宝宝真勇敢 , 没事 。 ”  
有时候真正吓着宝宝的是父母夸张的动作、表情与语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