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如何培养1到2岁宝宝的身体认知能力 1到2岁孩子有哪些变化
在孩子1岁以后身体和智力都会发生飞越的改变,很多的父母也会观察孩子的改变,为孩子的一些改变而感到高兴,孩子会走路了,说的话更多了,父母都会很开心。下面的小编为大家分享如何培养1到2岁宝宝的身体认知能力,1到2岁孩子有哪些变化。
文章图片
如何培养1到2岁宝宝的身体认知能力
语言的出现
1岁后,宝宝开始出现语言,可以透过语言来表达需求,已经有别于1岁前只能用哭叫的方式与人沟通,当能够成功沟通时(如:受到鼓励、得到回馈),宝宝会有很大的成就感,也就大大提高了他的内在成就动机。
1岁宝宝的语言,会从简单的单字开始(爸、妈、车、狗),1岁半前通常会进步到叠字(爸爸、妈妈、车车、狗狗),接近2岁时可能开始出现简单的句子(爸爸妈妈抱抱),宝宝的语言之所以会越拉越长,是因为他的需求越来越多,必须透过较长的句子才能达到成功沟通的目的。
文章图片
儿童发展专家王宏哲表示,语言发展较慢可能影响孩子的成就动机,2岁前还没有出现简单叠字的孩子,他的情绪发展通常比较差,因为没有工具和别人沟通,只能用原始的哭泣、愤怒来表达,所以他的情绪表达、挫折容忍度就比较会有问题,因此,好好引导孩子把语言学好是很重要的,此时的教养重点是大量陪孩子讲话、阅读,且孩子只要发出声音或语言就立即给予回馈。
从站立到奔跑
宝宝由爬行到独立站立对他最大的意义,就是让他的视野变得更宽广,这对宝宝来说是一种很惊奇、意外的收获,让他发现「原来世界这么大」,也因此,能够站立的宝宝通常不愿意再低下来爬行。另外一个重要意义,是让宝宝的移动速度变得更快,宝宝会发现用2只脚走路好像比4只脚更快耶!于是乐于不断练习,带来更多的成就感。
学会独立站立后,宝宝渐渐可以开始走1、2步路,约1岁3个月前可以完全放手自己行走,此时宝宝走路的姿态很可爱,就像保持平衡般将双手高举,摇摇晃晃的走路。1岁3个月?1岁6个月,宝宝行走时双手可以放下,不需要举高,走得也更稳了,不会经常跌倒。1岁6个月?1岁10个月的宝宝开始能够快走,而且好像快要跑起来了呢!1岁10个月?2岁的宝宝,可能开始出现小跑步,甚至会用冲的,一开始宝宝一样是双手高举的「小飞机跑」,之后再转变成正常跑步。
文章图片
1到2岁孩子有哪些变化
开始探索周围世界
从站立到奔跑,让视眼变远、移动更快,这些动作发展背后的心智意义,是因为宝宝想快一点拿到他需要的东西,或到他需要的人身边。因此可想而知,行动力渐强的宝宝也会变得更加好奇、好动且精力充沛,此时他们最大的挑战和「重要任务」就是探索周围的世界。可是他们对于外在环境的事物特性与规则却很陌生,不知道杯子掉到地上会打碎、遥控器丢进水里会坏掉,所以家长常觉得这个阶段的孩子很讨厌,不断地闯祸。
其实这些探索行为都是孩子的学习过程,父母除了耐心引导,让他知道什么不能做,以及不能做的原因以外,还要注意家中的环境是否安全,危险的物品尽量收起来或进行处理(如:电风扇加上安全网),以免宝宝因好奇心而受伤。
这时的宝宝没有控制行为和情绪的能力,想要的东西就要马上得到,建议爸比妈咪采用一面安慰,一面以其他替代物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宝宝停止哭闹。由于宝宝的词汇理解能力还不够,父母可以用示范动作+表情的方式来表达事物的危险性,让孩子懂得害怕(如:假装碰到火,然后说「好烫!」,辅以夸张的疼痛表情)。
- 50岁的人除了跑步快走 老年人的性功能如何维持
- 血氧仪|1380元血氧仪成本仅几十块是真的吗 如何看待血氧仪涨价
- 烤箱|如何用烤箱烤红薯 烤红薯注意事项
- 中医如何做到两者兼顾养生调理 阴虚和阳虚同时存在吃什么药
- 老大|老大就该让着弟弟妹妹吗 生二胎如何考虑大宝的感受
- 甲状腺疾病该如何治疗 艾灸图片高清图片大全
- 中医是如何治疗传染病的 八个偏方治好尿毒症
- 如何看一块石头里面有没有玉 怎么判断是玉还是石头
- 中医也无法根治糖尿病吗 糖尿病如何治疗哪种好用
- 菜板|菜板发霉怎么办 如何清洁砧板霉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