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切忌:不要什么都代劳

  

父母切忌:不要什么都代劳
  
文章插图  
孩子越来越大,可是却仍然什么都不会做,一碰到问题就只会喊爸爸妈妈,其实,为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父母不能什么都代劳 。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制定一些有趣的游戏,一方面能让孩子觉得有趣,也能通过游戏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更是开发孩子创造力与智力的明智之举 。  
  
相关关键字:如何教育孩子锻炼孩子动手能力  
1、不要什么都代劳,相信孩子能完成  
到了吃饭时间了,宝宝还跑来跑去,不愿意乖乖的去吃饭 。于是妈妈奶奶全家就端着食物一边喂一边哄;上小学了,还有妈妈提着个小书包,担心孩子受苦受累不认真学习 。这些例子都是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 。爱子心切的妈妈们注意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性格与母亲的教育有着很大关系 。  
父母长期的代劳,孩子便觉得遇到什么难事都有父母处理 。久而久之,便不会自己动手做事情了,一旦孩子遇到难事,没有父母的帮助就会不知所措,和身边的孩子对比,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如他人 。甚至,父母一切都包办的话,会培养他们骄纵任性的脾气与个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  
随着年龄的增长,妈妈应该让宝宝自己完成能力范围的事 。宝宝是个天生的模仿演员,只要妈妈耐心的示范与引导 。宝宝便很快就能完成妈妈交代的任务 。当宝宝完成了之后,妈妈应该给多点鼓励,比如:宝宝不会自己用餐具进食时,妈妈就可以拿起汤匙,手把手的引导宝宝怎么拿起汤匙,怎么进食,并让宝宝习惯在桌子旁边进食 。  
当宝宝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父母不能够一看见宝宝哭就心软,而应该坚持让宝宝自己完成 。在鼓励宝宝的同时,也需要帮助宝宝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宝宝通过克服困难而提升了自己的动手能力,那么他们的自信也会得到更多的增加 。  
2、利用游戏激发孩子的兴趣:如手工、积木、皮泥等  
一成不变的培养方式,也会让宝宝感到厌倦,如果妈妈能够从宝宝的兴趣出发,让宝宝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么收效肯定会翻倍!游戏中欢乐愉快活泼的气氛,是培养孩子主动性、创造精神和思考能力养成的重要环境,也是提升孩子动手能力重要场所 。  
妈妈可以陪伴孩子一起玩,比如做做手工、捏捏橡皮泥、自由拼图、组装玩具、折纸等,还可以从宝宝喜爱的玩具入手,为宝宝设计一套合适的能力游戏,让宝宝在愉快的气氛下能力慢慢增长,并打开无尽的想象力,培养孩子向上的自信心和努力达到目的的意志力 。  
在设计游戏的时候,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如果游戏太难,宝宝一开始就会因为困难而失去兴趣 。小积木是个很有用的玩具,家长可以先把积木叠成一个简单的造型,让宝宝在旁边观察学习 。叠好之后让宝宝叠个相同的出来 。  
在叠积木的过程中,宝宝学会了如何认真的观察事物,还学会了怎么想办法解决事情 。随着难度的增加,让宝宝慢慢地计算叠好的积木有多少块,或配合孩子的学习,适当加入一些简单的算术问题 。家长变戏法般地更改游戏规则,不容易让孩子觉得厌倦,而这种玩乐型的学习方式,也使得枯燥的学习变得好玩许多 。  
3、鼓励孩子多动手 。如整理房间、清洗小物品等  
下班回来后做晚餐、洗碗、拖地等一系列家务,让下班回家的妈妈更加疲倦不已 。鼓励自己的孩子做起力所能及的家务,也是帮助妈妈减压,“偷懒”的好方式哦!  
事实上,鼓励孩子多动手做家务好处颇多,不但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还能让他们学会感恩 。简单的扫地、擦擦桌子、整理自己的房间,是在宝宝的能力范围之内的 。当你的小女儿跟你说:“妈妈,我觉得抹桌子很累”的时候,你便可以温柔的告诉她说:“妈妈每天都要整理宝宝的东西,那妈妈累不累呢?”这种小小问题,能够让小宝宝有所思考,原来妈妈每天也是很辛苦的啊!从而让宝宝体会到妈妈的辛劳,更懂得感恩和帮忙减轻家长的负担,也促进孩子学会助人为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