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盲人摸象教案( 二 )

  
四、经验迁移  
1、出示图片1,问:小男孩为什么哭了?  
2、出示图片2,周围的孩子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3、图3,原来小男孩是生病了 。  
小结:我们看事情可不能看一部分,自以为是地下结论,一定要把事情了解清楚,看全面了,才能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才不会犯盲人摸象的错误 。  
教师反思:  
本次活动在第一次课堂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对环节的先后进行了调节 。将“盲人”的理解放在了活动开始时,让孩子们在活动初始就能够站在盲人的立场上,更快的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并能整个活动围绕活动主旨 。  
在活动的第二环节,听故事、猜动物时 。难点是让孩子理解不能只看局部就随意判断事物的整体 。我将事物的呈现顺序进行调整,增加猜测难度,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也让孩子更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  
在第三环节参与游戏时,为了让孩子进一步的了解这个道理,我对孩子在游戏时的要求进行更改,进行两次游戏,第一次初探——摸一个洞口,记住箱号及洞号 。  
第二次核实——摸同一箱子,所有的洞口 。通过反复游戏提升孩子经验 。  
最后一个环节经验迁移则将图片改为视频,用无声和有声 。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更生动更形象 。  
整个活动环节清晰,流畅 。孩子能够达到预想的目标,只是宝箱中的材料还需提供的特征更明显,更方便孩子操作 。  
【文章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