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妈
这几天晚上八点多 , 都能听到隔壁家两岁多的孩子在放声大哭 , 细听之下 , 原来是孩子还想要出去玩 。 可是外面天已经黑了 , 只有微弱的路灯 , 而且除了几个打篮球的人 , 并没有其他人在外面玩了 。
文章图片
所以 , 这时候家长就不愿意带孩子出去玩 。 因为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 孩子放声大哭 。
隔壁邻居通常是置之不理 , 就让孩子一个人在那里哭 。 这样一来 , 孩子哭得更伤心了 , 只哭得喉咙发哑 , 最后哭不出声来才安静下来 。
有一天 , 我正好出去碰到邻居 , 我问她为什么不哄一下孩子 。
她告诉我:“孩子不能哄 , 这样会宠坏孩子 , 导致他的要求越来越多 , 最后不满足他 , 就什么事都采用哭的方式 。 而现在他哭只是暂时的 , 如果不理睬他 , 他发现哭也没有用处 , 后面就自然不会用哭的方式了 。 ”还说这是一种来自国外的先进育儿方式 , 叫‘哭声免疫法’ 。
我听了 , 笑笑 , 心里想:“又是一个被‘哭声免疫法’误导的妈妈!”
文章图片
网上流传甚广的“哭声免疫法”、延迟满足法等 , 其核心思想都来源于行为主义创始人约翰.华生的言论 。
1928年 , 约翰.华生出版了一本书 , 叫《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学关怀》 , 书中 , 他提出了一个理念 , 说给他一个孩子 , 他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任何成功的人 。 他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训练、塑造和矫正 。 华生认为对待儿童不能有情感因素 , 以免他们养成依赖父母的坏习惯 。
他自己的孩子也是在这种教育风格中长大 , 结果他的孩子长大后却这样描述他们的父亲:“没有同情心和情绪上无法沟通 。 他不自觉地剥夺了我和我兄弟的任何一种感情基础 。 ”
他的孩子们从带着这样的心理创伤长大 , 成年后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 大儿子年仅30岁多次自杀 , 最终自杀身亡 。
最可怕的是 , 这样的悲剧延续到了第三代 。 他的外孙女也多次想要结束生命 。
所谓的“哭声免疫法”只是一个可怕的噩梦 。 华生成为了美国妈妈们最讨厌的人之一 。
文章图片
【“哭声免疫法”真的有效吗?别被误导了,孩子更需要爱与安全感】与此相反的另一种育儿方式 , 亲密育儿法 , 我觉得更适合年幼的孩子 。
因为孩子3岁前是潜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 , 需要母亲给予足够的无条件的爱和安全感 。
给予无条件的爱 , 是无论你是否满足我的要求 , 我都一样爱你;而不是我什么都不要求你 , 没有任何原则 。
无条件的爱 , 也需要有规则 , 只是我能接纳你的感受 。
很多父母跟孩子说:“如果你…… , 我就爱你 。 ”这种爱 , 是有条件的爱 , 这种爱实际上是控制 , 你听话 , 我就爱你;你表现优秀 , 我就爱你……
这样的爱 , 不是真正的爱 。
文章图片
真正的爱就是在孩子人生的最初 , 在他们需要父母的时候 , 给予他们积极的回应 , 始终陪伴在孩子身边 。
当然 , 孩子的成长路上也需要规则 , 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无限满足 。 当他们触碰到真实的安全边界 , 才有更坦然的自由产生 。
(图片来源网络)
婷妈alan , 10岁女宝妈 , 亲子讲师 , 多平台原创作者 。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 你的点赞、留言与转发 , 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