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红说,人类在和细菌斗争中,主要期望通过以下方式克服细菌耐药:
一、直接针对耐药细菌研究开发新的抗菌药物 。这是最理想的办法,但结果令人失望,细菌耐药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越抗菌药物研究速度,且抗菌药物研究开发难度越来越大 。
二、克服耐药机制,恢复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如针对细菌产生的bete-内酰胺酶,研究合成酶抑制剂,将酶抑制剂和抗菌药物联合使用 。迄今为止,临床可供使用的只有bete-内酰胺酶抑制剂和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复方应用,其他众多耐药机制尚无法克服 。
三、抗菌药物替代产品,如抗菌多肽、噬菌体等,但大多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离临床应用还很遥远 。
“根据大量研究,最有效的办法是避免细菌耐药,保持抗菌药物活性,要达到这一目的的最终办法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肖永红称 。
对抗生素使用要坚持“四不”原则
“细菌耐药是全人类所面临的公共卫生挑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幸免,只是耐药形式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 。”肖永红说 。
【“超级细菌”究竟来自何处?】景怀奇介绍,为了做好应对可能出现的“超级细菌”,我国采取了以下措施:密切关注国际上NDM-1耐药基因的研究报道,及时获取信息,评估其对我国的影响;开展NDM-1耐药基因的监测与研究,了解我国携带NDM-1基因的细菌种类与数量,研究评估其对医疗服务以及公共卫生造成的影响;进一步强化各级医疗机构临床抗生素药物的规范使用,减少耐药细菌的产生;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减少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 。
“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原本有效的抗生素的治疗效果降低或丧失,增加了对患者的治疗难度和医疗成本 。抗生素耐药问题的日益加剧,使人类对付细菌的有效武器越来越少 。避免和减少细菌耐药需要政府、专业人员、全体公民共同努力加以遏止 。公众应慎重使用抗生素,对抗生素的使用要坚持‘四不’原则:不随意买药、不自行选药、不任意服药、不随便停药 。
”景怀奇说 。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