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察而得 察察为明读音(16)


——这五条,是预知胜利的方法 。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过秦论》)
――他的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并不比九国的谋士高明 。
于是废先王之道(《过秦论》)
――于是,秦始皇废除了先王的治国之道(治国的方法)
③风尚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
——从师的风尚已经很久不能流传了 。
④主张、思想,学说、学术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
⑤道理,规律
臣之所好者,道也 。《庖丁解牛》)
——我所喜欢的是(事物间的)规律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
――听说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 。
⑥道德,道义、正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
(2)动词
①取道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
——从郦山下来,取道芷阳从小路行走 。
②走路,赶路
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 。(《赤壁之战》)
——听说曹操已经向荆州(进军了),就日夜加速赶路 。
③说,讲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哪里讲得完呢?
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 。
④通“导”,引导,疏导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用道德来引导,用礼教来整治,老百姓就会有自觉的廉耻之心,并且心悦诚服 。


【成语助记】
道貌岸然: 道:正经;道貌:严肃的外貌 。原形容外表正经严肃 。现多用来指表面大方得体、处处忍让,实际上阴险狡诈、口是心非的伪君子 。含贬义,用于嘲讽人 。
微不足道: 道:谈起 。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作谓语、宾语,用于人 。
任重道远: 道:路途 。担子很重,路很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背道而驰: 道:道路;驰:奔跑 。朝相反的方向跑去 。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作谓语;形容越跑越远,永远达不到目的 。
津津乐道: 乐道:喜欢谈讲 。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作谓语、定语;形容对有兴趣的事说个没完 。
志同道合: 道:途径,引申为“意见”“思想”“信念”或是“目标” 。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志向、志趣相同,理想、信念契合 。作谓语、定语 。
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 。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 。含贬义 。


【迁移练习】
苏洵欲往京城,道( )泰山间行.遇隐士行于道( ),憩于茶亭,论秦国与六国之事,隐士举兵家之道( ),以为六国用兵之道( )不及秦国,苏洵不以为然 。二者言辞激烈,未能休也 。人道( )此事:孰闻道( )多也???


【练习答案】
苏洵欲往京城,道(取道)泰山间行.遇隐士行于道(道路),憩于茶亭,论秦国与六国之事,隐士举兵家之道(主张),以为六国用兵之道(策略)不及秦国,苏洵不以为然 。二者言辞激烈,未能休也 。人道(谈论)此事:孰闻道(道理)多也?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