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青番茄 青番茄网站( 三 )


迄今为止,包括中石化、工行、联想、万科、腾讯、富士康、华为在内的40多家企业都成了青番茄的客户 。在青番茄的首页上,点击“每企一馆”,便可进入各企业自己的图书馆,这里除了有专业读物、热门书籍,还有部分企业学院和企业品牌文化传播的内容,企业员工从这个频道借书而不再需要支付押金 。
现在,青番茄正在努力开拓的另一个业务就是尝试建立“每园一馆”,希望将“每企一馆”的模式复制到幼儿园 。据张丽娟介绍,青番茄有一批忠实的“妈妈读者”,“青番茄上线后,借出去的第一本书,就是一位深圳妈妈给宝宝借的幼儿绘画读本 。”现在的年轻妈妈们都注重宝宝智力和兴趣开发,但是幼儿读物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价格不菲,而且不像经典名着那样有收藏价值,往往过了幼儿年龄段,就不再有阅读需求 。如果把这个市场做活,其实也能形成这类图书的良性循环 。
“每企一馆”、“每园一馆”甚至仍在构建中的“每校一馆”,这些都是青番茄边做边发现的市场,“从上线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希望能把青番茄做成一个有想象力的公司 。”张丽娟对记者说 。
充满想象的未来
虽然上线不到一年,青番茄却已经展露出了鲜明的气质,它强调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件时髦、快乐、轻松、环保的事情,有点小文艺,有点小清新,还有一点儿小幽默 。会员从快递手中收到的来自青番茄的书,不像淘宝、卓越那样用纸盒或塑料袋包装,而是一个泛黄的布制的环保袋,名为“精神食粮袋”.袋子上除了青番茄的logo,还印着一句话“不含农药,不含防腐剂”.
这是张丽娟的创意 。她说,“在我的想象中,这就像是与读者的一次握手 。我们与读者不能见面,却都是爱书的人,于是想了这个办法,传递一种友善、温暖和默契 。”不少读者收到后,也通常会把书和“精神食粮袋”摆在一起,拍一张照片,传上微博,一位读者就留言说“仿佛是收到了一份盼望已久的礼物”.
这些听起来,貌似有些煽情,其实却是一种商业智慧 。不为人知的是,四名创始人都是苹果的粉丝,他们认为苹果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最大程度地向消费者渗透和灌输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在互联网时代,一个企业要不被其他人轻松模仿,就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气质,而这种气质来源于企业的DNA中,需要从企业诞生的第一天和细节之处就开始培养 。
因为目标群体明确且气质相投(清新文艺的都市小白领),现在已有企业主动找上门来,率先与青番茄牵手的是宜家和星巴克 。在青番茄网站上,宜家将部分商品重新包装,打上了“阅读的概念”,通过文案将其营造成从阅读中衍生出来的、必不可少的生活元素,比如台灯、书架、沙发、靠枕等 。星巴克则直接附上了咖啡单,在会员中征集“喝后感”.
青番茄的规则是不向个人用户收费,但这不意味着不能从个人用户上琢磨生财之道 。随着用户基数和借阅次数的增加,青番茄将掌握一个庞大的阅读趣味数据库,直接反映会员的爱好、个性、经济条件,且有详细而准确的线下地址,若针对不同用户推送不同网络广告和书签广告,势必相当精准 。
还是因为免费,青番茄的粉丝现阶段就表现出了极大的谅解,他们甚至主动建议青番茄可以在书籍中夹带一些书签广告 。张丽娟就表示现在的青番茄也在摸索,但是即便夹广告也要谨慎,夹什么广告、夹多少才不至于让读者反感 。但她相信,只要把握好尺度,读者会欣然接受,也有可能成为增值服务之一 。一个例证是,在日本不少实体书店的养身保健书籍旁,就有相关的商品出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