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才能成为老赖,如何才会成为老赖

如何才会成为老赖探究欠钱不还的根源,“老赖”可分为两种:
一种为被动式“老赖”,主观愿望上并非不想还钱,而是因为多种客观原因暂时不具备还钱条件而被迫欠钱赖帐的一类人 。这种人当“老赖”实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只要给他时间 , 让他翻身,早晚都会将所欠债务偿还清楚 。
另一种为主动式“老赖”,这种人在主观愿望上根本就没有还钱的想法,内心信奉着“老子凭本事借的钱,为啥要还你”的思想 。钱只要到了他的口袋就是自己的资产 , 任谁都要不去,即便亲爹亲娘来要都不给 。向这种人要钱有多难,无异于与虎谋皮 。
有一种概念叫损失效应 , 这种效应在“老赖”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每个人失去一个东西感受到的痛苦比他得到那个东西感受到的快乐要大2.5倍 。也就是说,如果你丢失了100块钱 , 那么你至少要得到250块钱才能平衡你内心所受到的损失 。
当那些人借钱久了,就会觉得那些钱原本就是他自己的 。当你需要他们还钱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自己遭受了一笔巨大的损失 , 而不是良心发现主动还钱 。从心理学上讲,他们是非常抗拒还钱的,特别是数目比较大的那一种,他们会有一种剜肉补疮般的痛苦 。他们必须要有强大的自律意识才能战胜这个本性,但多数人之所以借钱,往往是因为在财务上管不好自己,本质上也就是说他是一个很不自律的人 。
怎样情况才能成为老赖在民间借贷过程中,有一种通俗的说法 , 就是把不还钱的借款人或者是失信被执行人统称为老赖,当然这里的赖是指的赖账的赖 。
一、古已有之的借款文化
民间借贷纠纷中的合法债权人一般都是私信被执行人赖账行为的受害者,正规的合法民间借贷中的出借人大多都是亲朋好友或者熟人之间发生的正常的借款行为,当初都是由借款人主动提出借款求助出借人出于亲朋好友的面子,以及这份信任关系才进行资金出借的 。但是现在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促进资金的损失,还有对亲朋好友这份亲情和友情的背叛 。
所以老赖这个称呼 , 他不是一个规范的法律用语,在所有的法律条文中,也没有老赖这个名词 。但是呢 , 即便是用老赖骗子这样的称呼,也无法来表达合法债权人或合法出借人的那种愤怒的心情 。
此老赖非彼老赖 。我们国家的姓氏文化发达,其中有一个姓就是赖性,对赖姓中的长者或者老者一般也通称为叫老赖,就如同对姓张的老者叫老张,姓王的老总叫老王一样 。
但是在民间把失信被执行人称呼为老赖的这种说法 , 只是为了表达正常合法债权人的他们一种心情,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债权人都没有贬低赖性文化的意思 。
所以为了规范期间,我们将老赖成为失信被执行人 。
所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些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借款文化 , 在今天也被这种赖账行为严重挑战 。
二、赖账行为不入刑是导致老赖横行的根本原因
当前,法律把赖账纠纷称为民间借贷纠纷,那么为什么要称之为纠纷而不是犯罪行为呢?为什么称失信被执行人为老赖而不是犯罪嫌疑人呢?
这主要因为在民间借贷案件中,欠债的事实都比较清楚,很少存在争议,就连赖账者自己 , 对这一借款事实基本上也很少有意义 。除非极个别的情况,也就是不被认定为借款纠纷的那些现象以外 。
但这些民间借贷的欠债行为都发生在民事范围内 , 很少有触犯刑律的,基本上经法院判决之后 , 是非对错以及如何执行,如何履行,如何偿还欠款等等事实都比较清楚 , 所以单纯的赖账行为,尤其是民间借贷关系所导致的赖账行为 , 只能把它归入民事案件,而不能把它定性为犯罪行为 , 最终由于民间借贷的赖账行为不入刑,导致了赖账者越来越多 。
所以赖账行为不入刑是导致赖账横行的根本原因 。
三、现有法律惩治手段偏软弱,对赖账者构不成有效威慑
当前,法院对失信被执行人采取的主要执行手段有:黑名单公示、限制高消费也就是限高、财产查控、司法拘留、拒不执行判决罪的判刑等 。除拒不执行判决罪外,其余的全都是民事手段 。
【什么情况下才能成为老赖,如何才会成为老赖】1、财产查控:就是查封、控制赖账者的财产 。财产查控有没有用?有,但作用不大 。因为赖账者名下基本没有可供查封冻结的财产了 , 早就转移走了 。
2、限制高消费令:限制高消费,顾名思义就是限制奢侈性消费、豪华性消费,但这些并不影响老赖的日常生活,在实际上也起不到真正限制高消费的作用,赖账者完全可以换个马甲去消费 。
3、司法拘留 。拘留一直被认为是对付老赖的最严厉惩罚,但最长拘留15天,拘留的真实效果并不理想的 。
4、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公示 , 就是黑名单公示,包括网上公示、街头公示、彩铃定制等,这种手段无非是想通过道德舆论的力量间接对老赖发挥作用 。但实际上 , 对真正的赖账者起不到啥作用 。
5、最后拒不执行判决罪 。据公开出来的数据,真正能被以拒不执行判决罪追究刑事责任的赖账者,少之又少,基本连1‰都没有 , 这样的判刑率能对老赖起到惩罚震慑作用?
所以,欠债还钱借款文化的灭失,单纯的赖账行为划入民事纠纷而不是刑事犯罪、强制执行手段的威力不够等原因,导致了赖账者越来越多了 。
什么情况才会被列入黑名单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员就会成为老赖 。失信被执行人俗称老赖,所有被人民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员 , 在高消费及非生活或者经营必需的有关消费会受到限制 。
一、什么是失信被执行人?
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
(一)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二)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三)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四)违反限制高消费令的;
(五)被执行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六)其他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二、失信被执行人有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
(一)是禁止部分高消费行为 , 包括禁止乘坐飞机、列车软卧;
(二)是实施其他信用惩戒,包括限制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
(三)是失信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不得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
三、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一)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二)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三)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四)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五)违反限制消费令的;
(六)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 ,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 , 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什么情况才是老赖一、什么程度才是老赖
1、被认为是老赖的情况:
(1)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2)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3)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4)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5)违反限制消费令的;
(6)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三条
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有以下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1)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
(2)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3)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
(4)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
(5)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
(6)旅游、度假;
(7)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8)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
(9)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
二、失信了怎样恢复征信
1、如果是主观原因造成的逾期,失信人应在发现自己逾期后的第一时间把欠款结清,在日后的借贷过程中,也要多加注意 , 重新培养一个良好的征信;
2、如果是非主观原因造成的逾期,失信人首先要明确逾期原因 , 是因为第三方还款失败还是账单未收到 。之后,通过相关客服人员向银行申诉,描述事情的真实情况,可以消除逾期记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