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上的一场风暴,却能抹除人类所有的电子数据( 二 )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年轮研究实验室的夏洛特·皮尔逊(CharlottePearson , 布雷姆论文的共同作者)说 , 树木的年轮“使我们能够重建放射性碳同位素含量与时间的关联 , 而且引起这些同位素含量波动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太阳的活动 。 ”
科学家通过研究极地冰芯中铍10和氯36的浓度 , 也可以进行类似的测量 , 但精度略低 。 以上这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就可以精确描述历史事件 。 科学家现在掌握了大部分全新世时期树木的年轮数据 , 全新世是最年轻的地质年代 , 始于大约12000年前 。 然而 , 通过研究年轮数据来寻找碳14峰值非常耗时 , 仅仅调查一个年份 , 就需要花几周的时间来分析、交叉关联多个年轮样本 。 论文的共同作者 , 英格兰历史遗产保护局(HistoricEngland)的科学测年负责人亚历山德拉·贝利斯(Alexandra Bayliss)表示:“全新世有12 000年的数据等待分析 , 而我们仅完成了其中的16% , 这项工作极其耗费时间和金钱 。 ”

文章图片
图2/2
尺寸令行星都相形见绌的大日珥从太阳上爆发出来 , 释放出大量的物质和辐射 。
布雷姆和他的团队很幸运 。 对于公元前7176年的太阳耀斑事件 , 他们先是发现了冰芯中铍10峰值的初步证据 , 接下来他们对年轮数据进行分析 , 发现了与之对应的碳14的峰值 。 对于公元前5259年的太阳耀斑事件 , 贝利斯注意到了这一时期考古数据有一个空白 。 之后 , 在研究这个时期树木年轮中碳14的数据时 , 该小组发现了另一个峰值 。 布雷姆说:“这两个时间点上都出现了碳14含量激增 , ”而且其增长幅度类似于三宅芙沙确定公元775年太阳耀斑事件时所用的样本 。
起初 , 科学家并不确定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放射性同位素含量激增 , 有些人认为不太可能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 。 然而在2013年 , 美国沃什本大学的布赖恩·托马斯(BrianThomas , 并未参与布雷姆的最新研究)领导的一项研究表明 , 太阳耀斑很可能就是幕后推手 。
托马斯说:“有人曾认为公元775年的峰值可能来自超新星爆发 , 或是伽马射线暴 , 但这些现象实在是太罕见了 , 不可能导致如此频繁的峰值 。 这些解释都不如太阳活动的解释合理 。 ”这些太阳活动可能伴随着类似卡林顿事件的地磁暴 , 但强度更大 。 贝利斯指出:“在树木年轮和冰芯样本中都检测不到卡林顿事件的痕迹 。 ”这表明 , 与那些超级太阳耀斑事件相比 , 卡林顿事件甚至都有些微不足道了 。
即便如此 , 太阳粒子峰值和伴随产生的地磁暴强度之间的确切关联仍不清楚 。 托马斯说:“一场强大的太阳风暴往往会伴随着地磁暴 , 但并非总是如此 。 ”甚至可能像卡林顿事件那样 , 地磁暴根本不会引起碳14含量的激增 。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该事件发生时的年轮和冰芯数据中 , 科学家并没有发现碳14含量峰值 。
然而 , 有迹象表明 , 至少公元775年的太阳风暴伴随有强烈的极光 , 当时的中国也有相关记载 。 这就说明了大量太阳粒子涌入的同时还伴随有强烈的地磁暴 。 托马斯说:“我们可以合理假设 , 所有这些太阳耀斑事件都导致了强烈的地磁暴 。 ”
扭曲的磁场形成的巨大漩涡引发了太阳风暴 , 它遵循11年的太阳活动周期 。
如果这种关联是正确的 , 则说明仅在过去的一万年里 , 地球就受到了至少三次超级太阳耀斑的冲击 。 其他可能存在的超级耀斑事件 , 需要在剩下的84%的现有树木年轮数据中寻找证据 , 这些数据尚未被用于碳14峰值分析 。 皮尔逊说:“在过去的一万年中只有一个峰值 , 这似乎并不现实 。 但在此之前 , 科学家确实以为就发生过一次超级太阳耀斑 。 现在我们又发现了另外两次超级太阳耀斑的痕迹 , 我不确定这是令人惊讶还是令人担忧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