憧憬“元宇宙”:技术临界点催生浪潮,2022年,消费级爆品还有多远?

每经采访人员:李少婷 王晶
憧憬“元宇宙”:技术临界点催生浪潮,2022年,消费级爆品还有多远?
文章图片

2021年最火的新词中“元宇宙”必要占一席之地 。
“故作神秘”、“胡扯”——但提及这一高频概念 , 大众的评价显得颇为复杂 , 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大举投入“元宇宙”的热潮形成鲜明对比 。
12月初 , Meta(原Facebook)旗下的VR世界“Horizon Worlds”正式向美国和加拿大18周岁以上人群开放;不久前 , 百度发布元宇宙产品“希壤” , 并在元宇宙中举办AI开发者大会……腾讯、字节跳动、小米集团等 , 几乎所有叫得上名字的互联网科技公司都在抢占产业机遇 。
政府也将“元宇宙”写入发展规划 。 12月30日 , 上海方面表示 , 将引导加强元宇宙底层核心技术基础能力前瞻研发 。 国外 , 韩国首尔市政府也颇为积极 , 在12月初表态 , 将在2022年底前开发“元宇宙首尔” , 向市民提供公共服务 。
是难得一遇的商机还是虚晃一枪的投机?如此声势浩大 , 元宇宙会是昙花一现吗?近日 ,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采访了有关手机厂商、互联网公司、VR(虚拟现实)及AR(增强现实)产业链企业及创投机构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元宇宙受到热捧源于“下一代互联网”的共识 , 而元宇宙的接口未必是人们相对熟悉的VR头显 , 苹果公司低调布局的眼镜也可能是硬件突破口 。
热捧源于共识
互联网界需要元宇宙
一如互联网的兴起 , “风暴”是从硅谷刮起来的 。 2021年3月 , “元宇宙第一股”Roblox登陆资本市场并受到追捧 。 此后 , Facebook改名Meta , 微软发布企业元宇宙 , 英伟达持续技术投入元宇宙 。
虽然苹果CEO蒂姆·库克不认可元宇宙这个“流行词” , 只愿将其称之为增强现实(AR) , 但他表示 , AR将是苹果的下一个“节点” , 前景光明 , 甚至苹果 AR 头显有望在十年内取代 iPhone 。 目前 , 苹果已投入近千人研发团队来开拓这个新领域 。
国内市场方面 , 腾讯密集投资与元宇宙概念相关的数家公司 , 马化腾还公开表示 , 腾讯拥有大量探索和开发元宇宙的技术和能力;网易则将重点放在虚拟人相关的投资上 , 同时注册了“网易元宇宙”等商标 。
此外 , 字节跳动先后收购了“中国版 Roblox”的游戏开发商代码乾坤及VR硬件设备商Pico;由张艺谋等联合创办的 VR 公司当红齐天SoReal , 近日获小米、英特尔关联公司的入股;百度则一边抢先推出元宇宙产品“希壤” , 一边对外强调当前为-6.0版本 , 距离产品正式启用还需要数年迭代 。
憧憬“元宇宙”:技术临界点催生浪潮,2022年,消费级爆品还有多远?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487422
元宇宙是平行于现实世界、高度互通的虚拟世界 。 探究元宇宙爆火的原因 , 还要回归到人们熟悉的互联网 。
“从技术的发展节奏来看 , 大概十年一次(迭代) , 基于PC的Web1.0和基于手机的Web2.0 , 都局限于2D的空间 。 ”深耕VSLAM(视觉导航)技术领域的诠视科技创始人林瓊表示 , 科技界对“元宇宙”的追捧 , 来自于人们对“交互”的渴望 , “业界对‘元宇宙’的追捧 , 来自于人们对‘3D交互’的渴望 , 因为它更真实、更沉浸。 人类对3D的诉求一直没有间断过 , 只是没有非常好的高度沉浸式的体验平台和设备来实现3D的交互” 。
产业界和资本界都渴求为“下一代互联网平台”找一个技术出口 , 疫情成了催化剂 , 元宇宙应运而生 。
实际上 , 从技术角度拆解元宇宙 , 会发现这并不是什么新的概念 , 不论是虚拟现实、区块链还是5G , 都是此前已为人所熟知的技术 。 只不过 , 随着显示器件的进化、算力低成本化、端云结合等 , “元宇宙”有了适宜的土壤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