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关键词,回望2021年的互联网行业( 二 )


【五个关键词,回望2021年的互联网行业】比如 , 2021年7月 , 滴滴悄然赴美上市 , 直接触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 也正因此 , 截止目前 , 滴滴的App在应用商店依然处于销声匿迹的状态 。
11月正式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 该法律明确要求互联网平台不得有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等行为 。 紧接着 , 到了12月 , 豆瓣、唱吧、爱回收等106款App就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等行为而下架 。
想必在相关法案的接连出台下 , 2021年的互联网强监管 , 只不过是个开始 。
02
股票下跌
有关部门屡屡制裁违法的互联网公司 , 带来的最明显的影响 , 就是在资本市场上 , 相关企业的股价应声下跌 。
比如2021年12月14日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腾讯、阿里、百度依法作出处罚后 , 这些公司的股票都开始飘绿 , 截止当日港股收盘 , 阿里巴巴下跌2.63% , 腾讯下跌2.89% , 美团下跌3.81% 。
不过这并不能解释为何整个2021年 , 互联网行业在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在逐渐减弱 。
36kr统计的数据显示 , 截止2021年12月末 , 代表中概股指数表现的中概ETF已经从2021年初的85.6美金 , 跌至40美金 , 直接腰斩 。 事实上 , 从单个巨头的股票走势 , 我们更能看到这种趋势——2021年以来 , 阿里巴巴股价下跌了46% , 拼多多股价下跌了64% , 滴滴股价下跌了57% 。

五个关键词,回望2021年的互联网行业

文章图片
图3/6

这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由于在流量触顶的背景下 , 互联网公司讲的“长线故事”越来越难以吸引投资人 。
QuestMobile发布的《2021中国移动互联网秋季大报告》数据显示 , 截止2021年9月 , 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为11.67亿 。 而2019年同期 , 这个数字就达到了11.33亿 。 这也意味着 , 整个互联网行业已经没有天然的流量池可供挖掘 , 很难用增速去掩盖亏损顽疾 。
以近两年最火热的风口短视频为例 , 财报显示 , 2020年Q3 , 快手日活为2.72亿 , 2021年Q3 , 这一数字也不过是3.2亿 , 再无此前同比增速50%以上的辉煌 。
多年以来 , 持续亏损的互联网公司一直在用流量换增长 , 将盈利的时间线拉远 , 但是随着流量枯竭 , 互联网公司的故事越来越难以为继 。
以曾经的资本宠儿每日优鲜为例 , 其一直走前置仓的“重”模式 , 用增速掩盖亏损 。
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曾表示透露 , 每个前置仓初期仅建设成本就约6万~10万元 。 招股书显示 , 2020年 , 每日优鲜平均每单履约成本(主要由仓库租金、配送员工资等要素构成)为19.6元 , 占营收的比重高达30% 。
但是随着每日优鲜的规模越来越大 , 我们并没有见到其前置仓的成本下降 。 财报显示 , 2019年 , 每日优鲜的履约成本占比为30.5% 。 而到了2021年Q3 , 这一数字依然高达30% 。
更令人遗憾的是 , 随着流量的枯竭 , 每日优鲜的GMV也没有显著增长 。 财报显示 , 2019年 , 每日优鲜的GMV为60亿元 , 2020年为61.3亿元 , 2021年前三季度为55.4亿元 。
为了止血 , 每日优鲜开始对前置仓“降温” 。 财报显示 , 2019年 , 每日优鲜前置仓的数量达到1500个左右 , 而到了2021年Q2 , 这一数字仅为625个 。
不过资本市场也开始对每日优鲜“降温”——2021年初以来 , 每日优鲜股价下跌了56% 。
03
元宇宙
既然现有的业务模式触及天花板 , 互联网公司能想到的办法 , 自然就是迎合风口转型 。
比如 , 当地时间10月28日 ,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就宣布公司将更名为"Meta” , 并表示5年内Facebook要转型为一家元宇宙公司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