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礼仪包括什么,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有哪些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有哪些一、从制度方面来说,《周礼·春官·大宗伯》有“五礼”的说法,分别是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 这五礼作为我国古代礼仪制度的主要内容,许多内容至今还在延续 。
二、从文化方面来说,礼仪是一种文化行为,是文明的符号 , 也是内在道德的表征和外在的自律 。礼仪的本质是尊重人以及对自己所从事活动的敬重 。所以现在我们通常会“礼貌待人”,这样给人的印象由内而外就很好,会觉得这个人有修养,有素质 。礼仪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中与政体和文化融为一体,也是传统文化的核心 。学习传统文化,礼仪很关键,比如我们给大家讲非遗文化时也曾教大家“香、茶、花、礼、乐、诗书 。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在教大家文化和礼仪 。
三、从人分娩成长方面来说,有诞生礼俗,又称生育礼 , 是人生开始阶段的主要礼仪习俗 。更细的还包括求子礼俗、怀孕礼俗,以及诞生和养育诸过程都有礼俗 。这又包括诞生礼俗、中的三朝礼、满月礼、百岁礼、周晬礼、命名礼 。有钱人家要给孩子启蒙授书,这是传统的“童蒙礼”,12岁时举行圆锁礼,把百天或满月时身上挂的长命锁取下来,这就算圆锁,表示孩子已经长大,灵魂已经健全,可以独立面对灾厄等 。成长过程中最后就是成年礼 。前段时间我们给一些喜欢传统文化的朋友还策划举办了“成人礼”,完全按照古代的礼俗来做,并拍摄记录下18岁成人时的重要时刻,也非常有意思 。
四、从婚丧嫁娶方面来说,结婚礼,婚嫁过程从先秦以来规范,我们说有六个程序,“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另外还有中国传统丧葬礼俗 。
五、在从中国的传统节日上看 , 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礼仪习俗,春节、人日、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浴佛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祭灶等节日 。各有各要做好的礼仪 。
民俗艺术的风格特征是什么第二节 民俗礼仪
一、民俗的概念和分类
民俗是指人们在日常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通过语言 和行为所传承的喜好、风尚、习惯、禁忌等 。民俗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既是非物质文化又是物质文化 。民俗在分类上,可分为:
1、物质民俗
所谓物质民俗,主要是指人类在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并进行斗争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风俗习惯 。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就是生产、贸易、饮食、居住、行旅、服饰等文化传承 。包括居住、服饰、饮 食、生产、交通、交易等
2、社会民俗、
包括家庭、家族、村落、民间组织、岁时、人生仪礼等
3、精神民俗
包括巫术、信仰、宗教、禁忌、口承语言民俗、民间游艺、竞技等
二、民俗礼仪的基本特征
民俗礼仪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由群体共同认可的、约定俗成的各种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等 。民俗礼仪由于受民族的不同、阶级的差别 , 以及人类文化的共通性等影响 。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多样性、变异性、传承性和群体性等 。
(一)多样性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民俗礼仪的多样性 。世界各国家地区都居住着众多不同的民族,仅中国就有56个民族 。这些民族由于其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条件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居住、饮食、服饰、爱好、婚丧嫁娶、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多样化的民俗礼仪 。正是这种多姿多彩的民俗礼仪,才使我们这个星球异彩纷呈 , 热闹非凡 。
(二)变异性
民俗礼仪大多是约定俗成的,靠口头和行为方式传承,加之受到社会、环境、生产、生活、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民俗礼仪总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 。俗随时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许多旧的民俗礼仪已经消失殆尽,大多数的民俗礼仪都在不断变异中完善和发展 , 一些新颖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民俗礼仪正在逐渐形成 。民俗礼仪的变异性是社会进步的晴雨表 。
(三)传承性
民俗礼仪一旦形成,便受到民族心理、地域观念等延缓性因素的影响或制约,它不仅会在本民族内得以延缓传承和发扬光大,而且还可能超越时空的界限 , 向外传播 , 使各民族的民俗文化礼仪得以交融 。民俗礼仪的传承并非是盲目的 , 不折不扣的照搬继承 , 而是有所取舍 , 其主流或核心内容及形式一般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这些正是民俗文化及其礼仪的特色和精华所在 。
(四)群体性
民俗礼仪是各民族的公众集体创造的文明成果,并非个人行为 。一方面,民俗礼仪只有得到群体的共同认可才得以形成 。另一方面,民俗礼仪也必须依靠群体的共同行为才得以继承、维系和发展 。比如节日,各民族都有各自的节日,尽管其名称、内容、形式有所不同,但节日是大家共有的,而且节日只有得到大家的共同认可 , 共同行为,才能使节日得以继承和延续 。
民俗礼仪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透过多姿多彩的民俗礼仪,我们可以看到各民族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可以了解到各民族的文化习俗、心理状态 , 并且大大地开阔了视野 。在了解、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的同时,应汲取民俗礼仪中的优秀成果,以便相互交流,学习与合作 。
民俗,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早已存在 。在我国古籍记 载中 , 早就出现了“俗”、“风俗”、“习俗”、“民 风”等词汇 , 其含义主要是指“民众的知识” 。民俗的 英文为Folklore,于1945年由英国考古学家威廉?汤姆斯 提出来,意为“民众的知识”或“民俗的学问” 。这一 术语已为国际学术界通用 。
(一)民俗礼仪的基本内容
(二)民俗礼仪的基本特征
(一)民俗礼仪的基本内容民俗礼仪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物质民俗礼仪 。它包括居?。ńㄖ├褚恰⒎卫?仪、饮食礼仪、生产礼仪、技术礼仪等; 2、精神民俗礼仪 。它包括宗教礼仪、信仰礼仪、礼仪 禁忌、民间文学、民间艺术、体育活动中的礼仪等; 3、社会民俗礼仪 。它包括家庭礼仪、节日礼仪、人 生礼仪、组织礼仪、社会活动礼仪等 。
(二)民俗礼仪的基本特征下一页 1、 多样性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民俗礼仪的多样性 。2、 变异性 民俗礼仪大多是约定俗成的,靠口头和行为方式传承,加之受到 社会、环境、生产、生活、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诸多因素 的影响,因而,民俗礼仪总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 。3、 传承性 民俗礼仪一旦形成 , 便受到民族心理、地域观念等延缓性因素的 影响或制约,它不仅会在本民族内得以延缓传承和发扬光大,而 且还可能超越时空的界限 , 向外传播,使各民族的民俗文化礼仪 得以交融 。4、 群体性 民俗礼仪是各民族的公众集体创造的文明成果,并非个人行为 。一方面,民俗礼仪只有得到群体的共同认可才得以形成 。另一方 面,民俗礼仪也必须依靠群体的共同行为才得以继承、维系和发 展 。
二、世界主要国家礼俗风情韩国 日本 美国 沙特阿拉伯 英国 韩国 1、 交际习俗 返回 男子见面时习惯微微鞠躬后握手 , 并彼此问候 。当晚辈、下属与长辈、 上级握手时,后者伸出手来后,前者须以右手握手,随后再将自己的左 手轻置于后者的右手之上 。韩国妇女一般情况下不与男子握手 。2、 主要禁忌 韩国人大都珍爱白色,对熊和虎十分崇拜 。由于发音与“死”相同的缘故,韩国人对数目“4”十分反感,受西方习 俗的影响,不少韩国人也不喜欢“13” 。3、 饮食特点 韩国人的饮食 , 在一般情况下以辣和酸为主要特点 。韩国人以大米为主 食,主要是米饭和冷面 。日本 1、 交际习俗 日本是以注重礼节而文明的国家,讲究言谈举止的礼貌 。日本人 见面时,要互相问候致意,鞠躬礼是日本最普遍的施礼致意方式, 一般初次见面时的鞠躬礼是30度 , 告别时是45度,而遇到长辈和 重要交际对象时是90度,以示尊敬 。日本人与他人初次见面时,通常会互换名片,否则即被理解为是 不愿与对方交往 。2、 主要禁忌 日本人的忌讳礼俗很多 。日本人忌紫色和绿色,认为是悲伤和不 祥之色 。日本人忌讳“4”,和“9” , 因为他们分别与“死”和“苦”发 音相似 。日本人有三人不合影的习俗 。日本人喜欢仙鹤和乌龟,认为它们是长寿的象征 。3、 衣食特点 在商务、政务活动中,日本人要穿西式服装;在民间交往中,有 返回 时也会穿自己的国服——和服 。美国 1、 交际习俗 美国人是“自来熟” , 他们为人诚挚,乐观大方,天性浪漫,性 格开朗,善于攀谈,喜欢社交,似乎与任何人都能交上朋友 。与 人交往时讲究礼仪,但没有过多的客套 。朋友见面 , 说声“Hello” 就算打招呼 。社交场合一般行握手礼,熟人则施亲吻礼 。交谈时 , 经常以手势助兴,与对方保持半米左右距离 。2、 主要禁忌 美国人忌“13”和“星期五” 。他们不喜欢黑色 , 偏爱白色和黄 色 , 喜欢蓝色和红色 。崇尚白头鹰,将其敬为国鸟 。美国人认为个人空间不可侵犯,所以与美国人相处要保持适当的 距离,碰了别人要及时道歉,坐在他人身边应征得对方认可,谈 话时不要距离对方过近 。3、 饮食特点 美国人喜欢咸中带甜的菜肴 , 口味清淡 。他们重视营养,爱吃海 味和蔬菜 。美国人早、午餐比较简单,晚餐较丰富 。偏爱蛙肉和 火鸡 。饭后喜欢喝咖啡或茶 。返回 沙特阿拉伯返回沙特阿拉伯人认为 , 娱乐会令人堕落,所以与其不要与其谈论休闲、娱 乐,或是邀请其参加舞会、去夜总会玩乐 。因为沙特阿拉伯与以色列有矛盾,因此不要在其面前对以色列加以好评 。按照伊斯兰教教规,沙特阿拉伯严禁崇拜真主以外的任何偶像 , 所以那 里的人不喜欢看电影,不喜欢拍照、录象,并且对雕塑、洋娃娃等礼品 十分忌讳的 。沙特阿拉伯人忌用左手递送东西 , 厌恶别人用眼睛盯着自己 。沙特阿拉伯人是不下国际象棋的,因为他们认为那种玩法是对国王有失 恭敬 。沙特阿拉伯人崇拜蓝色和绿色 , 因为认为它们分别代表生命和希望,是 吉祥之色 。英国返回在社交场合 , 英国人极其强调所谓的绅士风度,坚持“女士第一”的原 则,对女士尊重和照顾 。他们十分重视个人教养 , 认为:教养体现出细 节,礼节展现出教养 。在交际活动中,握手礼是英国人使用最多的见面礼节 。英国人忌4人交叉握手 , 忌“13”和“星期五”,忌用一次火点3支烟 。英国人历来以谈吐幽默、高雅脱俗为荣 。通常一日四餐,即早餐、午餐、午茶点和晚餐,晚餐为正餐 。不喜欢上 餐馆,喜欢亲自烹调 。平时以英法菜为主 。自测习题泰国某机构为泰国一项庞大的建筑工程向美国公司招标 。经过筛选,最 后剩下4家候选公司 。泰国人派遣代表团到美国亲自去各家公司商谈 。代表团到达芝加哥时,那家工程公司由于忙乱中出了差错 , 又没仔细复 核飞机到达时间,未去机场迎接泰国客人 。但是泰国代表尽管初来乍到 不熟悉芝加哥 , 还是自己找到了芝加哥商业中心的一家旅馆 。他们打电 话给那位急促不安的美国经理,在听了他们的道歉后,泰国人同意在第 二天11时在经理办公室会面 。第二天美国经理按时到达办公室等候,直 到下午三四点钟才接到客人的电话说:“我们一直在旅馆等候,始终没 有人前来接我们 。我们对这样的接待实在不习惯 。
中国古代结婚礼仪风俗有哪些古代风俗礼仪常识
1.春节: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另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 多与农事有关 。
2.元宵节: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
3.寒食: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
4.清明: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
5.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
6.乞巧: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摆设香案 , 穿针引线,向天上的织女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
7.中秋:又称团圆节 。有赏月与祭月之俗 。
【民俗礼仪包括什么,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有哪些】8.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
9.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 , 全家团聚吃“年饭” 。此夜大家通宵不眠,谓之“守岁” 。零点时,在庭前拢火燃烧,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 。
10.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 , 仲是老二 , 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
11.十二生肖:又称属相 。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 , 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 。
12.生辰八字: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 。根据这八个字 , 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 。遇有大事 , 都需推算八字 。
13.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
14.稽首:古代的拜礼 , 为“九拜”之一 。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
15.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 。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
16.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
17.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
(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
(3)佛道徒之死称: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 。“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
(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
春节的民俗礼仪有哪些一般春节的习俗礼仪有以下几点,根据地方不同,风俗也有些不相同 。
1.扫尘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 , 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因此到每年的腊月二十七 , 都会将家里打扫一番,其用意是要把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
2.贴春联每到除夕的那一天,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 同时也为来年祈福,希望来年阖家幸福万事兴 。
3.放鞭炮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
4.守岁大年三十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 , 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
5.看春晚可以说自从有了春晚,家家户户除夕的晚上都免不了要欢聚一堂看春晚过大年了,一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说说笑笑,团团圆圆也成了一种习惯 。
6.拜年初一乃是新年的开始 , 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漂亮的衣服 , 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