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沙成土!力学家勇闯“无人之地”跨界治沙创奇迹( 三 )


“看到沙漠里种出了高产的粮食 , 我感到震撼和感动 。 ”在“沙漠土壤化关键技术与生态治理示范工程”成果评价会上 , 联合国粮农组织黑土联盟首任主席、国际农业教育科学院院士韩贵清动情地说 , 他在黑龙江研究黑土几十年 , 对土地充满感情 , 如今看到沙漠也能作“良田” , “不管别的专家怎么说 , 作为农学专家 , 我对这个颠覆性创新是大力支持的 。 ”
深圳国家基因库主任王韧曾任国际粮农组织(FAO)助理总干事 , 多年从事国际农业科技管理工作 。 他说 , “沙漠土壤化”技术如同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 , 为科学家们提出了全新的科学命题和研究方向 , 即沙漠区域农牧体系建设 , 沿着这个方向深入研究下去 , 将在治理沙漠生态、开发后备农业资源、增强生态系统韧性、实现“碳中和”目标等方面发挥重要价值 。
“专家谈理论 , 我们看效果 。 ”感触最深的是一线工作者和基层干部 。 正在建设国家战略储备林项目的林业工作者刘成说 , 基于现实、展望未来 , 希望在现有的大面积农作物种植试验中增加林业板块 , 让“沙漠土壤化”技术早日接入成熟的林业产业体系 , 创造更大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
最先引进该技术落地的内蒙古阿拉善盟发改委主任罗志铁说:“我认为这项技术可以作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中治沙的抓手 。 ”可以应用到“乌贺原生态屏障工程”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 , 守卫黄河和广阔的中原大地免受风沙侵扰 。
【点沙成土!力学家勇闯“无人之地”跨界治沙创奇迹】易志坚生活在山清水秀的重庆 , 长期从事着力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 , 或许沿着老路走下去 , 他永远与沙漠无关 。 他说:“力学遇见沙漠 , 是我一生的荣幸 。 ”我国国土沙化面积达25.95亿亩 , 占整个国土面积的18% 。 易志坚这位“半路出家”的治沙人有一个小小的设想 , 那就是利用自己的技术成果改造我国1%的沙化地 , 换来2600万亩可利用土地 。 等那一天来临 , 力学遇见沙漠或是一个时代的荣幸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