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停车三强格局成形,泊链产业互联模式优势渐显( 二 )


作为城市新基建的重要环节 , 智慧停车在政策层面也得到了国务院、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的支持和指导 。 2021年的《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加快交通、能源、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 。
伴随着智能化停车系统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 行业存在着巨大的“掘金”机会 。 从目前停车场数量、交易笔数和模式上来看 , 智慧停车行业形成了:以泊链联盟、捷顺、科拓组成的“泊捷科三强争霸”新格局 。
泊链联盟创立于2017年1月 , 由宝和停车与停车宝联合发起 。通过赋能链接停车设备厂商及各互联网停车平台合作 , 提供无人化中间件解决方案 , 将已有停车场管理系统升级成无人化自助缴费的停车场 。
截至1月4日 , 泊链日联网交易停车场数突破33000+;并且以每月3000+速度新增;联网交易订单支付笔数突破2118000笔 , 服务国内上亿车主 , 增速和规模位居国内停车行业前列 。
来自深圳的捷顺科技 , 企业由生产车牌自动识别道闸起家 , 目前捷顺科技覆盖的国内停车场数量超12万个 , 在一二线城市市占率约30% , 珠三角地区市占率超过50% 。
旗下推出的捷停车是通过停车场云托管的方式实现前端车场运作的无人化 , 帮客户大幅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增加运营收入 。 此前 , 捷顺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 , 捷停车在300多个城市实现场景覆盖 , 截至11月30日智慧联网停车场约2万个 , 累计用户数超7300万 。
科拓股份成立于2006年 , 作为较早进入智慧停车行业的企业 , 已经拥有包括涵盖智慧停车解决方案、车场运营管理服务、互联网智慧停车平台等在内的业务板块 , 覆盖的智慧停车场数量为8,889个 , 接入公司速泊智能停车云平台的停车场共有2,620个 。

开放模式才是未来
智慧停车市场在蓬勃发展的同时 , 用户端与停车场端的需求也在升级 。 车主需要更便捷、安全的停车体验 , 而停车场的需求则从最早的基础管控 , 到现在车场更希望能降本、增效、提质 。
满足市场则需要行业进一步的“开源节流” 。 智慧停车的目的是打破信息不对称 , 盘活停车资源存量 , 但领域内众多企业依然各自为政 , 每个企业都推出各自的APP , 数据也无法共享 , 信息壁垒依然高筑 , 市场难有大规模发展 。 据艾瑞咨询《城市智慧停车指数》统计 , 北上广深停车场车位空置率为44.6% , 二三线城市停车场更甚 。
“停车不是某一家公司就能做好的 , 它必须是很多家公司组成一个联盟 , 一起把它做起来的 。 ”泊链联盟董事长杨义平表示 。
四年前 , 泊链打破停车信息孤岛成立停车产业联盟 , 提出停车无人化并引入支付分润和广告分润 , 提出“共享值班室”的超前理念 。
泊链联盟停车产品负责人赵书瑜表示:“我们坚决不卖硬件 , 不做这些伤害行业伙伴的事 。 泊链要做的是PaaS , 是一个集接口、模块、服务等于一体的停车基础设施平台 , 充分赋能厂商个性化开发 , 让每个厂商轻松拥有自己的平台 。 ”
智慧停车三强格局成形,泊链产业互联模式优势渐显
文章图片

具体来说 , 泊链PaaS具有无代码/低代码化、API/SDK化的特点 , 可以帮助行业厂商分担类似支付、数据上报、个性定制等耗时费力的非核心业务开发工作 , 来大幅降低研发成本 。 同时通过支付、广告等营收分润 , 为厂商增加收入 。
杨义平表示:“停车系统托管趋势已成 , 强烈建议工程服务商认清趋势 , 提早布局 , 扛过困难期 , 渠道商下沉为托管服务商或上升为厂商 , 生产厂商加大对托管服务商的扶持力度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