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诗风吟“大撤店”启示:哪些国货让韩妆降温?

文章图片
图1/3
文 | 新浪财经 刘亚丹
编辑 | 韩大鹏
划重点:
悦诗风吟((Innisfree)面临“关店潮” , 一方面受疫情影响销售不佳 , 但深层次原因有二:一是单店模式过时;二是国货抢夺市场 。
业内认为 , 悦诗风吟等韩系热衷炒概念 , 在皮肤研究、产品原料等专业上深耕不够 。 在化妆品品牌梯队上 , 韩货仍然次于雅诗兰黛、欧莱雅等国际品牌 。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出台也是美妆行业洗牌的“催化剂”之一 。 依赖代工的品牌可能会在强监管下淘汰出局 。 行业集中度加大后 , 国内有望出现新的大美妆集团 。
“现在的95后、00后 , 要么用欧美大牌 , 要么用国货” , 一位长期做化妆品贸易的业内人士评价 。 这是韩国化妆品巨头爱茉莉太平洋“大撤店”的时代背景 。
疫情和国潮的崛起 , 加速了爱茉莉旗下品牌悦诗风吟((Innisfree) 的关店 。 近日据多家媒体报道 , 悦诗风吟(Innisfree)将在中国市场“大撤店” , 最终门店数量将缩减至140家左右 。
护肤研发从业者言雨潇认为 , 爱茉莉太平洋代表的韩国护肤品牌喜欢炒概念 , 热衷植物提取 , 但是实际上皮肤研究和产品原料的专业度上并不高 。
“爱茉莉太平洋是亚洲品牌 , 与雅诗兰黛、欧莱雅、资生堂等国际品牌尚有差距 。 ”和麦贺达集团副总裁田黎明评价道 。
韩妆降温 , 不全是疫情所致
近日据多家媒体报道 , 韩国化妆品巨头爱茉莉太平洋旗下品牌悦诗风吟(Innisfree)将在中国市场“大撤店” , 最终门店数量将缩减至140家左右 。 相关资料显示 , 悦诗风吟在中国最高拥有超600家门店 。 这就意味着 , 相较于其巅峰时期 , 悦诗风吟的撤店率高达77% 。
从市场定位来看 , 悦诗风吟的主要消费群体是20岁—26岁的年轻消费者 。 自2012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后 , 依靠“济州岛天然原材料”和韩国第一美妆集团的科研能力打开了中国的市场大门 。
悦诗风吟曾以每年新开100家门店的速度进入中国二三线城市 。 对于此番关店消息 , 爱茉莉太平洋相关负责人表示 , 集团正对悦诗风吟品牌进行渠道优化 , 而这样的门店调整在2022年仍将持续 。
爱茉莉太平官方财报解释 , 主要是随着线下实体店的减少和新冠疫情的影响 , 使得悦诗风吟的销售额持续减少 , 营业利润也有所降低 。
实际上 , 悦诗风吟的崛起 , 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时代背景 。 彼时 , 韩流文化席卷中国 , 以EXO、少女时代、Bigbang为代表的韩流偶像团体和韩国影视剧文化强势输入 。 韩系化妆品和护肤品也顺势风靡中国甚至亚洲市场 。
但是从萨德事件之后 , 悦诗风吟韩系品牌都受到波及 , 韩风也逐渐降温 。

文章图片
图2/3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发布的财报显示 , 2020年其营业收入下滑21.5%至4.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82亿元) , 其中悦诗风吟2020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37%至348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亿元) 。
悦诗风吟的撤店 , 并不是空穴来风 。 去年开始 , 市场已经有消息称其中国区将关店至少80家 , 而悦诗风吟母公司爱茉莉太平洋旗下的其他品牌也在撤店 。
其中 , 爱茉莉太平洋旗下另一公司——伊蒂之屋(Etude House)在2021年3月也彻底关闭了中国市场所有的线下门店 , 仅保留线下美妆集合点“调色师”渠道 , 其他都转为线上经营 。 据其官网数据 , 伊蒂之屋于2013年进入中国市场 , 巅峰时期在国内开设了58家品牌直营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