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的传说 于都县澄江村谭姓风水名师( 六 )




而且,有趣的是,那卢王卢光稠与谭文播是表亲,通过廖家的关系认识了因黄巢之乱到江西避居的杨筠松,于是让他为自己过世的父母选地而葬 。
唐僖宗咸通十五年(874年),卢光稠父亲卢卓死亡,卢光稠便前往廖銮家礼聘杨筠松为其父亲卜葬于八都球田岗之坳塘,又名长岭里的旗形山的旗尾穴内墓坐酉向卯,葬后数月卢光稠因受旗形之火山感应快速之力量,即升节度使加平章统行事之爵位 。事过六年后的唐广明元年(880年)时,卢光稠母亲曾氏死亡,卢光稠又礼聘杨筠松前往卜葬于宁都县洛口镇麻田村龙马形的钳穴内,墓坐辛向乙,此墓更使卢光稠子孙发官贵十数代而不堕 。卢光稠本人从此更加声势日旺,不但拥兵数万且威镇赣州主政长达二十六年之久 。——(李魁斗《刘江东布局江西风水名村》)


据李魁斗的看法,这卢光稠还是个“好官”,属于那种天下大乱不得已拥兵自保乡里的那种,这种人在中国有时战乱频仍的历史上很多,如王莽篡汉时天下群雄并起,其中大部分就是世家大族像卢光稠一样为了自保而不得已起兵,不过是为了保境安民 。


所以,从李魁斗先生的这个版本里,我们可以看出历史有时的复杂与暧昧,同样一个人一件事,或几个人几件事,在不同的记叙里有时会呈现出稍有歧异甚至完全不一样的外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杨筠松的风水水平的确不同凡响,已经到了俗语所谓“寅藏卯发”的高超地步 。


在李魁斗听谭文谟后人讲述或描述或渲染的这个一长串“人文气息浓厚”的历史叙述里,卢光稠与廖家很熟,与谭家也有亲,同时我前面讲过大师首座曾文辿也是卢光稠这个卢王的表弟,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更好理解杨筠松的这几个弟子之所以后来成为江西赣南风水大族的一大原因了 。


这个原因就是,杨筠松的几位弟子如曾家,廖家,还有本文的主角刘江东先生,本身就是赣南地方世家大族外带藤藤蔓蔓亲连亲 。


在李魁斗听谭文谟后人讲述的这个版本里,刘江东之所以能够跟着杨筠松学习风水,还是源于他女婿谭文谟的推引,这样一来,刘江东这个杨筠松最年轻弟子的说法就要重新审视了——甚或根本推翻 。


但中国人有个特色,凡是口述家谱或撰写家谱文本,多多少少,人情之常,总有一些不好查证的溢美之词,所以在没有更多的证据去坐实去弄成铁案时,我们这些后来人而非当事人最好还是姑妄听之吧,权当多一个参考 。


但李魁斗听谭家后人讲述的这些“澄江村”的故事越来越有趣,谭文谟开始选的地被岳丈刘江东否定,然后选定了澄江村,到了他的九世孙谭文景:


谭文景为谭文谟第九世孙,原出生于宁都斫柴岗,于宋代时官任都指挥使出镇于汉阳,于宋仁宗时辞官还归故里,谭文景因亦习得先祖谭文谟延传下来的堪舆秘旨精华,故当回祖居地澄江堪查后发现澄江确是一块非常难得的风水宝地,便回迁澄江祖地开基发展而成为今澄江之始祖 。——(同上)


这个村四面环山,都是盆地,犹如四川盆地中的成都平原,不过就是小很多,看李魁斗先生叙述的“言外”,几乎成为他们江西人陶渊明《桃花源记》的一大“原型”,如果你是外地人没有当地人引路,你根本不会找到进村的入口 。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于是,据谭家人讲,由于这个村非常富裕,而且不但重视风水堪舆也重视文教,一段时间还聘请过文天祥的父亲在村里任教,于是年轻的文天祥也曾经在这个澄江村里呆过几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