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数字精准传播”研讨会:用科技讲好中国故事( 二 )


“中华文化数字精准传播”研讨会:用科技讲好中国故事
文章图片

“中华文化数字精准传播”研讨会:用科技讲好中国故事
文章图片

童清艳以影视创作为例介绍中华文化IP数据库系统分类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喻国明点评道 , 文物文化目前正面临一种“孤岛式”的文化现状 。 提到文物 , 大众可能只知道朝代、器物形式等信息 , 并没有将它放在一个人类文明的有机系统当中来加以展示 。 从文物价值开发这个角度来说 , 文物需要被纳入数字化体系之中从时间、主题、技术、思想、风格、场景以及功能等维度上来开发其价值 。 从童清艳教授的报告中可以看到 , 中华文化IP数据库系统已经开发了一部分 , 但是文物仍需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还原到整个社会生活的场景当中 , 寻找其与社会和整个世界文明发展的一种连接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席研究员焦天龙介绍了南岛语族在东太平洋地区的扩散和社会变化的相关研究 。 南岛语族的考古研究首先开展于福建 , “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项目于去年正式被国家文物局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 该演讲从南岛语族扩散过程中的延续与停顿 , 社会复杂化过程的比较 , 物质文化相似性所反映的历史记忆三方面对南岛语族社会进行跨时空的比较 , 这些扩散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对于我们今天研究留在中国东南沿海本地的南岛语族社会有重大启示意义 。 在演讲中 , 焦天龙提出几个问题 , 比如南岛语族在扩散时使用的是什么样的航海器具 , 最早的社会组织是什么形式 , 其人群扩散对环境的影响与反影响等等 , 这些都是在南岛语族考古研究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
“中华文化数字精准传播”研讨会:用科技讲好中国故事
文章图片

焦天龙就“南岛语族在东太平洋地区的扩散和社会变化”进行线上演讲
“中华文化数字精准传播”研讨会:用科技讲好中国故事
文章图片

1月8日下午 , 众多学者围绕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考古进行研讨 。 图为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院长、研究员范雪春演讲《多学科视角下的南岛语族起源研究》
【“中华文化数字精准传播”研讨会:用科技讲好中国故事】此次研讨会由上海交通大学与福建省联合文物数字传播基地、平潭旅游与文化服务中心主办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网络与数字时代增强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的实现途径研究(18ZDA312)”课题组、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F0305300)课题组与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承办 , 在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召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