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地质、重磁异常、地球化学异常剖析图(郭信等 , 2020)
a-地质;b-布格重力异常;c-航磁化极异常;d-水系沉积物;e-综合推断成果;f-重力剩余异常;g-航磁剩余异常;1-侏罗系;2-二叠系;3-石炭系;4-新元古界程源组;5-新元古界牛头岭组;6-铜金矿;7-推断岩体;8-出露断裂;9-推断断裂;10-背斜轴;11-向斜轴;12-化探异常
1.地质概况
朱溪矿区地处钦杭结合带东段塔前-赋春钨铜多金属矿集区(图1(b)) 。 区内地层发育有新元古界(Pts)、石炭系至三叠系(C-T)、白垩系(K)及第四系(Q)等地层 , 主要由浅变质岩、沉积岩及少量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三大部分组成(图1(a)) 。
文章图片
图1 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区地质构造及广域电磁法剖面部署简图
(a)矿区地质图;(b)区域地质图
基底地层为新元古界(Pts1aW)深海盆地相夹浊流沉积 , 主要为绢云母千枚岩、凝灰质千枚岩、砂质千枚岩、变质粉砂岩、变质细砂岩组合的浅变质岩系 。 盖层主要为石炭系-三叠系(C-T)碳酸盐岩夹碎屑岩 , 总体呈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22°~86°的单斜构造展布 , 以角度不整合覆于新元古代浅变质岩之上 。 其中石炭系黄龙组(C2h)和船山组(C2C)碳酸盐岩地层是矿床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 , 属主要含矿层位 。 石炭系与新元古界接触界面(滑脱断裂面)上盘的船山组和黄龙组地层中常有工业矿体产出 。 区内二叠系由下至上主要分布有栖霞组(P2q 。 、茅口组(P2m)、乐平组(P3l)和长兴组(P3c);三叠系主要出露安源群(T3a) 。
受九岭南缘由北西向南东的逆冲推覆构造影响 , 区内发生多层次逆冲推(滑)覆 , 使新元古代浅变质岩逆冲推覆于C-T构造岩片之上;基底以紧闭褶皱为主 , 发育网格状剪切裂隙 。 矿区断裂构造发育 , 按断裂走向可分为NE向、近EW向、NNE向、NW向等4组 , 其中NE向断裂最为发育 , F2断裂与成矿密切相关 。 F1、F2断裂均为区域性逆冲推(滑)覆断裂 , 断裂总体倾向NW , 倾角变化较大 , 局部具有倒转现象 。 F1断裂带上盘为新元古界万年群、下盘为C-T地层 , 断裂带走向北东50 。 ~60 。 、倾向北西、倾角60 。 ~80 。, 矿区范围内多为高角度连续逆冲推覆 。 F2断裂最初应为不整合接触界面 , 受后期推(滑)覆构造叠加改造在矿区内表现为断层接触 , 既有推覆时的韧性挤压特征 , 亦有应力释放滑脱时的张性特征 , 断裂上盘以C-P地层为主 , 下盘多为新元古界万年群 , 断裂总体呈北东45 。 ?60 。。 舒缓波状延展 , 其倾向北西呈挠曲状 , 倾角在浅部较陡 , 往深部趋于平缓 , 层间滑脱扩容空间为主要赋矿场所 , 是区内最主要控岩控矿构造 , 是岩浆侵入、成矿流体运移的通道 , 亦是矿质沉淀集聚场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